为什么很多人用 ide 不汉化,比如:VScode,Pycharm,IntelliJ

2019-08-03 12:55:29 +08:00
 spotfg

汉化用起来不是会更舒服么……

1578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68 条回复
shiji
2019-08-03 22:17:24 +08:00
记得小时候玩 flash 小游戏么 英语不会不要紧, 重要的是认识 play 这个词
tomoya92
2019-08-03 22:40:17 +08:00
不知道怎么开启某个功能的时候,网上搜的都是 settings -> profile -> xxx

汉化了就不知道找哪了
well666
2019-08-03 22:53:02 +08:00
@secondwtq 我也觉得很奇妙,语言确实是一种特殊的东西。虽然我认为脱离语言也可以思考,有时候我会认为有这样的体验,但是现在就在我打这些话的时候我就有在脑中念了这些词句(部分是英语)。语言对思考肯定是有影响的,想想就神奇。
otakustay
2019-08-03 23:13:03 +08:00
因为全程都是快捷键或者输入命令,根本不去看菜单,汉化反而影响快捷键 /命令和具体功能的对应关系
Takamine
2019-08-04 00:28:05 +08:00
感觉汉化有些词不达意吧,话说英语就是一个应该掌握的技能阿。
libook
2019-08-04 00:59:34 +08:00
曾经试过给 IDE 装汉化包,汉化后表示看不懂了,尤其在用一些新技术的时候往往没有国内沉淀下来的信达雅的翻译。

1. 翻译不够信达雅:Socket-套接字,Handle-句柄,Macro-宏,Schema-模式;
2. 不统一地有多种中文翻译:Cache-高速缓存、快取,Header-头、首部;
3. 没法翻译(音译或意义都与原含义没什么关系),如 Git、ES6 ( ECMA 已经不算是缩写了)、Cookie、Bean ;
4. 缩写,翻译后会很长,如 SQL、AJAX ;
5. 多个词翻译成同一个中文,如 widget、assembly、component 都可以翻译成“部件”;

总之,在计算机领域用非英文的体验很差,这与政治无关,纯粹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是国际化的,所以需要国际化的语言来交流,而计算机技术出现得很晚又不像一些自然科学那样硬核用拉丁语,目前来说英文的国际化优势非常适合担当这个角色。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全球的开发者可能具备不同的母语和文化,为技术起的名字并不一定能被容易翻译成其他语言,那么英文算是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可以让全球的技术人员互相“对接”。

也就是说,业务上用什么语言无所谓,但技术上还是建议使用英文。
welling
2019-08-04 01:04:37 +08:00
看多就舒服了,有时候用了好久才觉得,哎,原来自己用着英文版,这种感觉
xfcy
2019-08-04 01:15:16 +08:00
实话实说,有的词组汉化了更看不懂(#-.-)
binux
2019-08-04 01:19:32 +08:00
汉化了看不懂都是矫情
难道看了英文就一看就懂了?你能去学习习惯阅读英文含义,就不能学习习惯它的中文了?

出问题方便搜索的理由还靠谱一点。
afx
2019-08-04 01:32:45 +08:00
主要是编程到了一定年限之后发现英文搜索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所以环境也尽可能保持英文状态。
lincanbin
2019-08-04 02:36:00 +08:00
可以但没必要。
gaohongyuan
2019-08-04 03:45:51 +08:00
从最早用汉化软件到现在无障碍用英文软件,自认为经历了一个从需要转义到不需转义的过程。最早的时候,看到菜单栏上的「 File 」、「 Edit 」、「 Tools 」等等单词,需要翻译成在中文软件上见惯的「文件」、「编辑」、「工具」等词语才能知道这个菜单的功能。但是用多了,不知不觉中就会条件反射地把这些单词和它们的功能绑定在一起,不需要再经过中文了。
gaohongyuan
2019-08-04 03:48:04 +08:00
如果楼主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也能不经过转义就能明白意思。这跟楼主把粤语转成普通话还是不太一样,因为后者涉及自己创造,而前者所包含的英语数量是有限的。
EminemW
2019-08-04 03:49:33 +08:00
很简单,因为汉化看不懂,有些词用英文表达很合适,转成中文就很奇怪了
msg7086
2019-08-04 04:11:57 +08:00
@libook Cookie 当然是饼干啦 XD

@spotfg 我个人是不在意软件的语言的,中文英文日文只要我能读懂我一般都不是很介意到底用哪种语言。周围有人 iPhone 用日语的(特别是很多生活在美国的朋友,iOS 选日语→_→)。如果看到什么东西都要脑内做一次翻译,那其实还是语言水平不过关吧。
applehater
2019-08-04 05:16:12 +08:00
vscode 之前强行汉化的时候,收到一大波人差评。翻译不信不雅不达
dreampuf
2019-08-04 05:33:53 +08:00
避免 overhead

用工具应该是为了增加你的生产力,而不是花时间去纠结该用哪个,怎么用(寻找汉化)
个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利其器”,结果是本末倒置。或许我辈平庸,无法像 Donald 那样为了自己的著作去开发一个排版格式

整体计算机科学无可否认都是建立在英文语料的基础上,汉化的终究是少数,只有“入门”程度。用对应的语言,说对应的话,应该是开销最小的方式
如果你想要了解的是周易八卦、宋唐五代南北朝,那自然是汉语
zsxeee
2019-08-04 06:33:39 +08:00
@spotfg 主要是习惯问题,习惯了就没转义这一步了。
你可以想想 copy,ok,debug 之类的你有没有过脑子转义。(如果转了那你太依赖汉化了)
chiu
2019-08-04 08:15:30 +08:00
@spotfg #15
你说的转义这一步,其实在英语中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去尽量避免“英文-中文-具体事物 /含义”这样的过程,训练思维习惯,跳过中间步骤直接“英文-具体事物 /含义”。这样的思维同样在英语输出中,就不会出现先用中文想好想表达什么,再翻译成英文的“想法-中文-英文”情况。
kppwp
2019-08-04 08:17:07 +08:00
@spotfg 其实执行转义就是英文水平还不够😂
很久以前我想我们在听听力的时候 是抓关键词还是听下来翻译呢
后来就没这个烦恼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58874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