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骚扰电话的方案征求下意见

2017-03-04 14:54:53 +08:00
 james016
我们做了一个反骚扰电话的方案,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思路:
一般反骚扰电话的方案都是建立在被叫方设定一个黑名单,然后屏蔽掉黑名单上的主叫号码,从而实现反骚扰的功能。而我们变换了一种思路,去思考主叫方拨打电话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做电话销售,包括销售楼盘,销售保险等等。拨打电话是为了获得被叫方对这些销售内容是否感兴趣的信息。如果让主叫方获取到了被叫方对他们销售的东西不感兴趣,那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抑制主叫方拨打电话的动机,减少了被叫方受骚扰的程度。
另外,主叫方因为通过查询,而减少了拨打电话的费用,人工成本的费用,他们也愿意不拨打不感兴趣的那些人。所以,方法就可以建立一个让被叫方用户登记自己电话喜好数据的网站,让主叫方可以查询。

所以,我们做了下面这个微信测试号的界面,完成上面的功能。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下面的地址是微信测试号二维码,因为后台服务器没有完成备案(没注册企业 5555~),有的朋友可能会无法访问(阿里云时不时访问通不过,我的手机能访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2AqCypiciamG4ncAZkibPvMfw0ZUvmozicL2ZnJBDFdoaPDEtuwUG55wkMUFoYeC41jn2WCzqpiaP4vicDibhQaszRvgg/0
758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112 条回复
james016
2017-03-05 01:47:47 +08:00
@tnx2014
@Bardon 你们说的对我很有启发,有很多销售即使知道你不感兴趣,也会喜欢和你总说说说,这对那些人可能不起作用。我只是不太明确这些人到底有多少,是在销售人员的底层还是决策层。这些需要的是具体的数据或者了解这一行业的人才会更有说服力。
james016
2017-03-05 01:55:14 +08:00
@helloccav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有想过。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就需要给主叫方更多一些的查询权利。比如,主叫在查询时可以设定有效登记时间,只有在那个时间之后登记的才被认为是有效的。这样查询出的反感数据都是近期才从被叫获取的,比较有说服力。
同时,通过主叫的查询信息,也可以知道这个领域中,主叫认为的过期时间是多长。然后在时间接近时推送给用户,建议被叫更新一下数据,以保证反骚扰的有效性。
tnx2014
2017-03-05 02:30:36 +08:00
@james016 睡觉前最后一次答复你,如果没有其他必要我就不再回复了。我不是销售,但销售很多问题其实是经济学问题。我们不谈深的东西,基本的供求关系,一个东西你感兴趣,通常是你需要他,比如你不是司机不开车,你就不需要方向盘,就好比不编程的人不需要 IDE 一样,你没有需求,给你也没用,你饥饿的时候一块饼都如同珍宝。

因此,销售就是要抓住你的需求,你才可能购买他的东西,你说不感兴趣,其实多半是觉得自己不需要,但是兴趣和需求都是会变的,你觉得你不需要,人家可以想办法然你觉得需要,可能看了别人使用,或者听说了了别的故事,你就觉得需要了,或者你觉得你已经有了,就不需要了,但有些东西多多益善,又不是只能有一个,或者你虽然有了,但有一天要用完,你总不是永远不要,有备无患。

就比如你说你没钱,不需要买房,但是你现在的房子太狭小了或者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假如有能力贷款,为什么不贷款买一套新的,反正你还年轻,让自己过得舒服点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总之销售不会因为目前不需要就放弃推销,因为你的需求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而骗子和不道德的推销更是不择手段让你觉得你需要,你一句不感兴趣,他们都不会放过你,如果这就放弃,他们还如何以销售立足?你说你不感兴趣,他们必然要深入挖掘你如何不感兴趣,而不是就此作罢,和你聊的越多,对你越了解,他们才能对症下药的。就此放弃,他们就不合格。
wadjj
2017-03-05 02:42:35 +08:00
觉得楼上的争执没在点子上。
感兴趣和不感兴趣不是二元客观的,而是一个中间有很多级的灰色地带。

主动推送的短信 电话 邮件 效果广告需要争取模糊地带用户就必定会骚扰到人,所以不可能在别人没有明确拒绝的前提下就不打了。

现在定向广告可以做到那么精细,很多时候投放并不会打很多兴趣标签(甚至不用),道理也简单,我要投 1 亿人希望影响一千万人,你只筛出来一百万人给我投,精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事情,只能从防治数据泄漏和买卖,以及建立 please do not call 的强制性目录角度入手。威逼才行,想要利诱商家,恐怕是反商业逻辑的。
ELLIA
2017-03-05 03:01:04 +08:00
我也换个思路来想,你为那些打电话人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用户群体,减少了他们打电话上的时间和成本,原本打出去无效的电话的时间和成本可以用来拨打被你们定义过得用户群体,致使这群用户群体接到更多的推广电话,被干扰的时间更多。他们就不会再选择有感兴趣的方面。由于都选择没有任何喜好…… over !玩完了……

另一个思路……可能用户上了都选择了我没有任何喜好……所以需要打电话的人也无法在你这里获得准确的用户群,并没有帮助他们减少成本和时间,万一你收钱他们还得多花钱了……这些钱干脆用在撒网上,还是多打几个电话来得实在。 over !玩完了……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方式并不合理。
cszeus
2017-03-05 03:40:08 +08:00
@stabc 没用的,登记了‘ National Do Not Call ’, 照样被打烂
bullfrog
2017-03-05 08:43:08 +08:00
搜索: 禁拨平台
lynn12999
2017-03-05 08:44:56 +08:00
你的本质是赚钱,而不是阻止骚扰电话。
至少我想到了 10 多种盈利方案。
你说的号码标记了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
如果你有一千万的数据。那你完全可以数据整理,然后卖给广告商。这可是精准客户啊高转化率。你说你不卖,对不起,我不信。就算你不卖,负责这个东西的相关人也会卖,呵呵。然后还可以退出会员方案,只要买了会员,无论对方查什么,都会显示不感兴趣。你说这是减少骚扰电话吗?
其次,你如何保证数据不被泄露?就连网易,珍爱网, gmail , qq 这些数据都给泄露了,你有什么能耐比他们都厉害?
当数据足够多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手机号,我直接来扫,然后抓取下来。
你以为电话销售的就不是精准客户了?人家都是直接买来的,比如你今天去开个股票账户,第二天有人打电话给你问要不要贷款,或者是股票内部消息。你无非就是提供了多一种泄露信息的渠道。
frozenthrone
2017-03-05 09:00:52 +08:00
too young too naive
james016
2017-03-05 09:54:51 +08:00
@bullfrog 多谢
james016
2017-03-05 10:03:15 +08:00
@ELLIA
@lynn12999 你们说到的问题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其实更可能帮主叫精准定位,从而增加了拨打的骚扰电话,或者我们有需求直接提供。但是因为用户提供的是对某个内容反感的数据,定位越精准就被打电话越少。
james016
2017-03-05 10:13:08 +08:00
@tnx2014 我们的看法差别主要是你认为销售人员认为改变别人想法是种不太困难的事。而我之前在罗辑思维的订阅《万维钢:精英日课》里介绍的研究成果,说有效的广告有几个特性, 1 、改变客户意愿是极其困难的事。 2 、当用户有意愿时,将购买商品的流程控制为极短是有效的。所以,我们的观点会有明显不同,而且很难互相说服的,就像销售很难改变客户意愿一样。
james016
2017-03-05 10:13:46 +08:00
james016
2017-03-05 10:33:37 +08:00
@lynn12999 想长久盈利也是需要遵守一些规范的,让双方都有好处才能持续做下去。这也是盈利的要求。下面管理人员违规的做法可以学一学京东,让违规的人在整个行业包括他以后的求职都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这种中心化的管理其实信息丢失的可能性比你在政府机构丢失的可能性更低。因为只需要控制住很少人的权限就可以了。
freethink
2017-03-05 10:39:19 +08:00
现在骚扰电话这么猖獗,原因之一是作恶成本低,换一下思路,如何增大它们的作恶成本,也许会有效。

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去下手。
james016
2017-03-05 11:30:36 +08:00
@freethink 我往往觉得从技术上下手更好。因为从管理上应对,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成本的提高,管理越严格,成本越高。
就像手机号码实名制,这样很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成本的增长。如果政府要求电信接入要验证实名,那电信接入商为验证,增加的验证设备,而且还要防范伪造身份证的人。这些都是成本。而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上,带来涨价。另外,政府为了验证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又需要去测试号码是不是真的对应那些人。这些花费又会转嫁到纳税人身上。这就需要做选择,到底多严格的实名制好。
J0022ZjV7055oN64
2017-03-05 11:36:08 +08:00
too young too naive+1
骚扰电话不止营销 而且你如何保证销售会通过你的平台查询
james016
2017-03-05 11:37:49 +08:00
@yansyuei 见 #5
J0022ZjV7055oN64
2017-03-05 11:59:50 +08:00
@james016 #98 空想没有用 去试验
这里的人给你说再多也不会影响你的决定 没有足够的能力的话 那就放弃这个想法吧
另 我这种妄想症患者都不会想这重解决方案 too young too naive
另你需要从 用户 销售 骗子等多个方面思考他们的想法
james016
2017-03-05 12:29:03 +08:00
@yansyuei 你说的对。去试验是最好的办法。其实从这里的回复中我们还是得到了很多之前没获得的信息,比如说
@denghongcai 在#2 中获得了 5 个好评,说明这个意见是比较普遍的下意识考虑,需要认真应对。
@sobigfish 在 #47 中提到国外也有类似的东西,还是政府做的。 @cszeus 在 #86 中说没用,需要考虑没用的原因。
@elviscai 在 #18 说小米可以设定超过 30 条就直接拒接。属于竞争信息。如果别人做得很好,当然这个就没必要了。
@bullfrog 在 #87 提到国内也有非盈利机构做类似的东西,好像不是很成功。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值得调查。
还有就是这篇帖子一天内的访问量有两千多次,还是挺多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这些问题的。

这些事实性的问题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当然,也有很多小伙伴说了在逻辑上不能实施的原因。但是就像你说的,空想没用。而且人本能上都是有偏见的,对和自己不同的意见,总是用更挑剔的眼光去看,所以很难改变互相的想法。试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34488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