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看了不少中学时代就听过的欧美名著,祛魅了。

2 天前
 libasten
和金庸琼瑶没有啥区别啊。
李公爵家少爷追求王伯爵家小姐。
庄园主老张家女仆暗恋少爷。
陈将军在部队负伤了,吴公爵家的漂亮的小姐深深爱上了他。
汤姆船长被杰克大副坑了。
老彼得在哪里捡到钱包了。
某种意义上,感觉还不如射雕天龙吧?
527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阅读
53 条回复
beimenjun
2 天前
开拓者的意义不是他走到的地方后人无法抵达,而是他走出了一条此前从未存在的道路。

这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另外一面。
macming
2 天前
看看红与黑、罪与罚之类的。世界名著这个概念太广泛了,很多是青、少向的。
yukino
2 天前
这些书比较适合青少年,还是儿童故事比较适合我们成年人😍
testver
2 天前
您现在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挺好的。
coderluan
2 天前
中学就听过,现在才看,说明也没多魅。我感觉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能让感到一种时代之下的宿命感,这点如果没对上,只看剧情冲突的话,那其实走在最前面的其实是网络小说。
pandachow
2 天前
所以你原来以为这些书写的是一些离奇诡谲的故事吗?
Frankcox
2 天前
所以金庸本人都说自己借鉴大仲马。。。
V2LIYANG
2 天前
不太喜欢看小说,喜欢知识类的读物。
liprais
2 天前
书还是读的太少了
cmdOptionKana
2 天前
我也一样,我昨天随便刷了几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普视频,就对牛顿祛魅了,牛顿也就平平无奇。
TWorldIsNButThis
2 天前
早期的名著有些是某种现在流行的文体/风格/技法的开创者所以被称为经典
february2
2 天前
个人觉得,有些书是有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的。
小时候看三个火枪手动画片看的挺津津有味的。后来看了原著,就觉得呃......法国当时关系好混乱,情妇这种事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行吧,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
sky3hao
2 天前
看悲惨世界
casstiel
2 天前
齐泽克说简·奥斯汀是文学家版的黑格尔,《傲慢与偏见》是文学版的《精神现象学》。
FeifeiJin
2 天前
《百年孤独》,对于我来说而言,断断续续花了一年时间读完。里面人物关系完全记不清,只记得一些吃土少女、还有大女主核心轴乌拉尔苏,看完之后也难以理解它成为名著的理由。
而我转念一想,这是一本记录了一百年间的家族兴衰史,里面的战争啊,改革啊对于我一个外国人来讲,完全没有感触。假设把它平替为《活着》,余华也是用一个家族的苦难史,将那些历史瞬间深刻地映在我眼前,打地主、土改、饥荒等等的历史事件就鲜活了,我想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但《老人与海》则完全不一样,那个结局对我冲击太大了,读完就觉得这必须得是名著。
还有阿加莎的《无人生还》,读完就觉得,天啊怎么还有这种书?
最补一个《罗杰疑案》,看完就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cmdOptionKana
2 天前
@february2 如果你看完的总结是 “情妇这种事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就基本告别文学了。首先小说里的故事不代表当时的现实社会,其次小说更多的是刺激思考或者提供趣味性,优秀的小说从不直接给答案,不会直接得出这么简单的结论,它更可能告诉你人性是复杂的、难以评价的。
me1onsoda
2 天前
你要是这么简化的,红楼翻译成外文也可以跟小时代差不多
BingoXuan
2 天前
人家在于开创了套路门派。《叛逆的鲁路修》整个故事有一半情节就致(chao)敬(xi)了《基督山伯爵》,另一半就致敬了《哈姆雷特》。美剧《复仇》拍了那么多季,还是《基督山伯爵》的剧情(后面就变成肥皂剧了)。我妈时不时会看的《琅邪榜》其实也是致敬了。某人少年得志却含冤陷入困境,巧得贵人相助,最后改头换脸,一步步复仇成功。

呼啸山庄的狗血故事简直各种电视剧狗血鼻祖。简爱何尝不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spike0100
2 天前
现在读书多了再看确实一般。小时候没电视没手机甚至没书看的时候看的是津津有味。
DigitaIOcean
2 天前
尊重自己的想法
很多名著,包括中国的,是时代的产物
有些我们现在看上去仍然有价值,可有些却已经完全感受不到美感和作用
就让文学考古家去学吧
相信自己的感受,不要内耗,是垃圾就是垃圾,别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111054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