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nson #117
首先,我们可以讨论一个人的教育学思想、一个人的贡献和历史作用,但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和家国背景以及哪国推崇他而认为有待商榷,这未免过于狭隘。比如马克思,理性的人绝不会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推崇他而认为他的理论有待商榷,而是会从他的理论出发去讨论。
其次,我是认为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非中国政府。
你说的“杜威教育是鼓励懒惰的教育”,我理解的是不为物质和短暂的利益为教育的发展目的--既“个体的发展本身为最终的目的。”。为大家所诟病的填鸭式教育、服从权威等,是与杜威提倡的实践中学习背驰的。
杜威提倡的连续性以及实践中学习与吃苦耐劳不是不可调和的,你看西方各国的名校大学生和创业者、企业家你就知道,他们也卷,他们若不是吃苦耐劳,何以践行他们的教育理念,哪来的成果?吃苦耐劳本是好的,但前面加个中国人,就不好了,换成其他国人,似乎也不太好。为什么?其根本在于盲目的吃苦耐劳与吃苦耐劳的结果是仅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
最后,我同意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个人的发展本身,人们可以追求个人幸福和个人价值。但人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在后发的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生存是第一要务),再是个人发展。
问国家为什么不能给每个人选择不同生活的环境?仅为了生存卷得头破血流?不好意思,面包就这么大,上头分完了,下面有渣吃就不错了,还个人发展?而人家发达国家在近代先发的家,还吸发展中国家的血。
另外,说到民主世界,何为民主,有 2 种解读,一种源于公元前 5 世纪和 4 世纪的雅典,后来再度兴起,通过平权主义者、清教徒掘地派、宪章运动者、巴黎公社社员以及 1917 年俄国的工人和农民等组织的人民运动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种则源于寡头政治的罗马,后来再度兴起,通过英因的《大宪章》、英国 1688 年宪政解决方式、美国 1776 年独立宣言、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等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前者是劳动公民的民主传统;后者则为有产阶级的传统。结合上下文,你说的应该是后者的自由民主制,而 cn 为前者发展而来的民主集中制。且在 cn 现阶段,以人为本最首要的是大众生存、劳动的权力、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权力等等,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就排在后面了(有钱人自可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和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的)。西方的民主世界的以人为本也不应该生搬硬套到亚非拉各欠发达国家的人头上来(当然我没说他们的不好,而是当下来看是不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