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生有多内卷 简直是刷新三观

2022-01-16 19:59:09 +08:00
 alexkkaa

今天一个亲戚说孩子考试才得了 86 分, 班级倒数, 我以为现在小学生满分是 150, 他说是 100

我简直被镇碎了,现在的孩子都这么厉害吗,86 分都是倒数了?

我们那时候我记得 60 分以下的都是一大堆, 各位数的才有资格当倒数。

他说是怕孩子高中被分流, 想办法要给孩子补课。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是恐慌性补课, 他们想的不是什么成才, 而是不能被别人挤下桥。

个人认为这简直是反人类的, 一个小屁孩都要这么卷吗?

1609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教育
211 条回复
alexkkaa
2022-01-17 00:31:19 +08:00
@Cielsky 这个我承认 我正好赶上互联网红利了 也算是借了个东方
wanguorui123
2022-01-17 00:32:53 +08:00
分数是传统的评级体系,主要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比如我就不爱按步就班的学习,其实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评级更好。
mmmfj
2022-01-17 00:43:05 +08:00
是越来越卷的,按我们这一代曾经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下一代,别想上 985 了,现在还没上小学培训班都拉满了,以前这时候还在玩泥巴
mohulai
2022-01-17 00:47:45 +08:00
楼主是什么年代的,我 97 年上小学,至少直到 3 年级,班里除了个别傻子,不存在低于 90 分的吧。
sagaxu
2022-01-17 00:48:44 +08:00
@alexkkaa 77#

时间退回到 20 年前,老师能预测到你要写代码吗?你自己能预测到你要写代码吗?基本上预测不到吧。所以学校能做的就是全面启蒙,在启蒙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如果在你小学初中就把你局限在一个细小的分支里,对培养交叉学科思维是很不利的。

你如果单科很强,不喜欢历史地理,完全可以走不同的路径,中考高考都可以忽略,保送和特招名额很多的。比如说计算机,NOIP 拿个省一等奖(每年几千人)就有学校能特招了。

因材施教非常消耗教育资源,要么你家里很有资源,要么你自己出类拔萃,非富裕地区的普通家庭孩子,千万别上当,真要比素质教育了,烧钱烧不起可就吃大亏了。
mmmfj
2022-01-17 00:54:30 +08:00
印象里是小学基本都是满分的,我家里那时候奖状都放不下了
locoz
2022-01-17 00:59:32 +08:00
@alexkkaa #71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都只是一方面的作用。

家长可以长期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家长通常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眼光很多时候是受限的,不一定能给出比较准确的指引,甚至连找到正确的、懂专业知识的人给孩子做指引都做不到(从一些垃圾培训机构的客户上就可以看出),有时候还不如孩子自己摸索来的效率高。更甚至有些家长由于观念问题,可能会直接否定孩子感兴趣的特定方向,导致这项兴趣爱好最终也只是兴趣;

而老师通常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接触的人也多,并且通常也会一直跟进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所以眼光方面不会有问题,只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没有跟家长在一起的那么多,而且绝大多数普通的学校需要老师做的杂事也很多,专业课程的时间通常还会被应试必备的课程占用时间,所以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和老师自己的精力都受限,很难对所有学生都做好引导。但是那些贵族学校就相对而言好很多,一个班光是助教都配好几个,专业的老师就干专业的事,课程安排上也较为丰富,孩子能受到良好引导的概率就高很多。

不过一般家庭也很难让孩子上得了贵族学校,只能是说家长自己思维放开点,并且做到持续学习,要不然只知道要引导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的话,还是挺看孩子自己的自学能力的...虽然说现在网络发达,搜索引擎查资料很方便,但是毕竟还是有广告、垃圾站群、垃圾营销号、算法投喂等各种东西的干扰,没有一定的检索能力想要自学还是挺难的。
locoz
2022-01-17 01:14:09 +08:00
@hertzry #74 思维能力的锻炼跟为了应试而学自己觉得没价值的东西其实没啥直接关系,我和我开始写文章后这几年接触到的至少一千多个做技术的人和以前玩游戏认识的一些人都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些做技术的人里,考试分数高、学历高的并不一定思维能力就强,反而其实很多人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思维放不开,容易局限在已知的知识里,很难自己想到一些新奇的东西;而相反的是,以前玩游戏认识的一些人总能想到一些骚操作,无论是玩游戏上还是做其他事情上都是如此。

至于自学能力和三观,个人认为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提升自学能力,因为基本没有“自学”...而三观受小的、私密点的环境(比如家庭、关系好的朋友)的影响可能比大环境的更大些,要不然也不会只出现少量“国外的空气都是香甜的”那种人了。
alexkkaa
2022-01-17 01:15:18 +08:00
@locoz 普通学校很难引导孩子的兴趣 学校的升学评级压力让他们根本就没动力做任何兴趣发现和引导,老师们也越来越现实,孩子如果能遇到那种不以分数论 而能够有点职业抱负的 真的是运气 可遇不可求。 贵族学校毕竟大部分人没那个机会。 其实最可控的还是家庭, 父母可以没有专业知识, 但是最基本的鼓励和空间还是要做到的, 让做题考试挤压掉所有其他时间是可怕的, 多让孩子玩,引导他们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孩子的兴趣自然会表现出来的, 有了兴趣即使家长不具备专业知识,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相信基本的启蒙还是能做到的。有了兴趣孩子会自学 不要低估人类幼崽的学习能力。
locoz
2022-01-17 01:21:54 +08:00
@noyidoit #76 上过学的肯定都会对这些东西有印象,即使完全不听课也一样,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会了解到些,不存在文盲的情况。但有印象、了解到了一些的程度想应付考试是不现实的,考试问的是细节,是精确到比如某个朝代具体是哪一年由谁怎么搞出来的这种,这些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非对应专业而言几乎毫无作用,这就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所在。
ClericPy
2022-01-17 01:22:38 +08:00
有点好奇为啥现在什么都叫卷, 平均水平提高不是正常情况么

总感觉那些恶意的才算卷, 竞争趋于激烈还是初级阶段矛盾带来的, 没啥特殊的, 作为成年人也不要老拿以前的眼界看现在了, 我妈那岁数的人眼里还是稳定工作大于一切, 跟不上变化就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

PS: 之前也听说现在的孩子确实比过去的聪明了不少, 和饮食以及各种环境有关
alexkkaa
2022-01-17 01:30:47 +08:00
@ClericPy 我理解的卷是恶性竞争 劣币驱逐良币。 课外培训就是恶性竞争 一定程度上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因为它让一部分学生开上了外挂 甚至外挂也搞起了竞争 谁的外挂更牛
locoz
2022-01-17 01:31:05 +08:00
@alexkkaa #89 😂 学肯定能学,就是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很多成年人在有些许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都会经常出现无法自己查到相关资料的情况,小孩子在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专业人士引导的情况下,想接触到正确、合适的知识只会更难,如果还是个不会提问的那就更难了...
ClericPy
2022-01-17 01:34:00 +08:00
@alexkkaa 所以国家不是叫停了么...

现在扩招了好几遍, 但实在赶不上人们富裕的速度, 所以坑的增速赶不上萝卜增速了, 只能各种找出路了. 反正我上次听说小学生已经 3000 词汇量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辅导不了小朋友了...
ashong
2022-01-17 01:35:57 +08:00
只要资源有限就会竞争,什么卷不卷的
mmmfj
2022-01-17 02:15:25 +08:00
而且怎么说这东西得看开点,智商并不会遗传,多少名校硕博的孩子二本都考不上那种,所以还是得父母自己有钱一点
dwztom
2022-01-17 02:55:48 +08:00
@imn1
我觉得这个“专才”和“泛才”论,主要是因为我们后脚跟还没完全走出农业社会历史造成的。说白了,在农业社会,没有科学技术体系,没有工业社会带来的“对人的异化”,思维只有“泛才”发展模式,找不到第二条路。
我一直觉得到了工业社会,是对人有一个比较高 bar 的,你的教育努力水平达不到阈值,就难以实现“阶级跨越”:简而言之就是小努力改变不了人生剧本,这也是为啥西方很多平民都躺平了。而在我国,正值(不过也快结束了)社会转型,激荡 30 年也是机会多多。
感觉下一步,东方的“专才”教育可能更甚;竞争也会更血腥。你看看那些一线城市鸡娃就知道了。
我自己在美国呆了不少年,对这个深有体会。如果我培养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往注意“泛才”教育;倒不是说“泛才”更好;而是“专才教育”容易让人“异化”到价值观不完整,也更难看到更美的人生风景。
作为在学术圈混着的我,见过了在“藤校”读本科的北京人(优渥条件专才培养),感觉“有点优秀”但不够卓越,毕业也就是进个大厂。而在藤校 /UC 头牌拿到教职的朋友(清北科大本科培养),一路“硬件条件”没有最顶级,但是综合性格坚韧程度太厉害了(这跟他们不凡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我的意思绝不是家里有钱)。
说白了,中国现状很多人容易掉入的陷阱是“培养好成绩,而非培养更好的人格”。
PS:我觉得你说的 独自发展(不是独立发展)很好。
vcfghtyjc
2022-01-17 04:22:25 +08:00
20 年前我们小学时候班里基本都是 90 多分
outdoorlife
2022-01-17 06:10:46 +08:00
题主太可惜了。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专业和人生以及知识认知竟然和三校生是一个水平的。真的太可惜了。
outdoorlife
2022-01-17 06:11:56 +08:00
@dwztom 说的很到位,就是这样。西方教育是培养泛才,并在泛才中找出专才。但是这块投入较大。
东方这边是巴不得培养螺丝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82860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