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dgui 数据这东西虽然司法实践里很难量化,但是其实还是可以计算的。找给力的律师,再找专业评估机构评估。主要是以下损失:
1、公司为开发该产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如是 10 个人的小公司,按照平均 10 人工作 3 年,30 人年,1 人年在北京公司大约需要 20w 左右成本,纯人力成本总计 600w 左右),这些都有明确开支,没什么异议。
2、公司损失的商誉和数据(这个比较难计算,有几个办法,酌定法、参照消除影响的费用、参照被告侵害行为的开支这三种)
2.1 按照酌定法来计算,裁量权主要在法官,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包括原告产品的知名度、违约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状态,违约行为所涉及的地理区域、时间范围等情节
2.2 按照参照消除影响的费用
这个计算也比较复杂,
(a)拉新成本:简单点说吧,如果按照 30 万专业用户来计算,现在腾讯广告 1 CPC 的成本在 0.5 元左右,按照我投广告的经验,CPC 转化率在 2%~5%左右,取 3.5%吧,就光说注册吧,达到 30w 注册就需要消耗 4285714.26 ,也就是大约 428w。光拉新的费用就是 428 万。
(b)内容成本:用户拉新过来需要运营才能产生内容,由于不掌握他们公司内容指标,所以不清楚内容运营需要花费多少成本。
(b)消除不良影响成本:腾讯把数据搞没了,严重影响用户对该公司产品信心,该公司可能需要通过长期的广告投放、舆论引导等才能消除偏见。这个需要多少钱,也是可多可少的,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都有可能。
如果我的数据算没错,那么从 1、2 来看 1000 万的索赔其实并不算多。这两个加起来就 1028 万了,还有些地方因为不清楚情况所以没办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