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GA DG-87 Gaming Case

2016-08-09 15:24:20 +08:00
 Livid
http://www.evga.com/Products/Product.aspx?pn=100-E1-1236-K0

2016 年 9 月 22 日上市。现在可以在 Newegg 上预订。



Specs 里一个亮点是净重:19.6 KG
1332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硬件
159 条回复
xxdd
2016-08-10 13:42:11 +08:00
涡轮扇就是超强辐射源。。。

你让夏天的 USB 小电扇情何以堪啊
gzelvis
2016-08-10 13:49:20 +08:00
@xxdd 首先,你确定你那个 USB 风扇能跑那个转速?电机电感线圈有那么大?
gzelvis
2016-08-10 14:12:05 +08:00
gzelvis
2016-08-10 14:16:44 +08:00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 ,如果辐射在 0.4μT 以上属于较强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长期接触易患白血病。如果辐射在 0.4μT 以下,相对安全。而射频电磁 波的单位是μW/㎝2 。





SvenWong
2016-08-10 14:20:15 +08:00
@gzelvis 又是作为 xxx 知名站长,又是拥有全套苹果设备,让我想到一个词,自卑式自卫。
关于你引用百度百科的那一段,我刚才也翻到了,不过电磁辐射只是总称,它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力辐射。
我也复制一段我认为正确的回复吧:

------
电离辐射包括上面说过的这三种高能电磁波,同时还包含: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而被称为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射线则两者皆有。电磁波的电离能力,随着电磁波谱变化,电磁波谱中的γ射线、 X 射线几乎可以电离任何原子或分子。电磁波的频率愈高,能量愈强,电离能力愈强。
非电离辐射是指与 X 射线相比之下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近紫外线与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电离能力较弱的电磁波。

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场景包括:
1. 医学检查,包括 X 光片, X 光透视, CT 扫描, PET-CT 扫描,放射性同位素造影等;放射治疗,包括电子束,伽马束,质子束,重离子束等。这些都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穿透性,或者电离辐射可以杀死细胞的特性来加以利用。医学检查受到的剂量通常会比较高,但医生会权衡利弊,尽量少做,但也不用担心。

2. 长途飞机旅行。这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尤其是当飞机穿越北极上空时由于可能会更多一些。

3. 吸烟。香烟含有的钋-210 ,镭-226 及铅-210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吸烟时这些同位素会被吸入人体,在人体内部对组织进行内照射。

4. 夜光表,烟雾探测器。含有微量金属放射性同位素,但由于含量极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忽略。

5. CRT 显示器。老式的 CRT 显示器是基于电子管的应用,电子能量的变化会产生 X 射线,所以其实是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小的 X 射线的。但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其剂量非常小,甚至还没有柏油马路沥青产生的放射性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矿物神马的例如上面说到的沥青矿。但基本除了第 1 条和第 3 条之外,辐射剂量都是很小很小的。至于网上传言各种关于电脑,路由器,手机,电视,机房等等各种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离辐射之类,从原理上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是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仅仅是射频范围,既不可能有原子核反应又不可能有电子束应用所以不可能产生 X 或者伽马射线,也就不可能产生电离辐射。

最后是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
非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主要指之前提到的射频范围内的电磁波,也就是无线电波。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实验或研究或事实数据能够明确证明射频电磁波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证实的非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能够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其加热效果,但需要很强并且集中指向的电磁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波炉。
******
--- 作者 @Zihua Wang

好啦,我搬砖去啦,虽然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挺佩服你这种以一敌百的勇气和心态,尽管不缺我一个。:)
gzelvis
2016-08-10 14:20:16 +08:00
以上这些图我之前从来没看过,我跟你们说的都是多年从事电脑 DIY 行业的经验之谈。这些图是刚网上搜的,不是为了打回某些人的脸,我还是那句话,到了现在,我还是希望 V2 的兄弟们知道电脑机箱的保护作用,不单是保护电脑,而且保护使用人的健康。希望你们慎选那些透明侧板机箱,特别是国内那些山寨品牌和便宜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loryyang
2016-08-10 14:24:08 +08:00
momosky
2016-08-10 14:25:53 +08:00
学习了,以后电脑主机要跟空调一个方式安装。安全。
gzelvis
2016-08-10 14:26:01 +08:00
@SvenWong 你也让我联想到一个词,掩耳盗铃

明明,用非透明侧板机箱,或者盖上侧板,电磁辐射数值小那么多,打开侧板或用透明侧板电磁辐射高那么多

这里测试的还只是 6970 显卡,新的 GTX1080.有的人还是两块 SLI 的,那辐射,想想都酸爽。而且现在机箱布局设计和主板设计,显卡的位置刚好差不多跟眼睛视线平行,也就是大脑所处的位置。

作为一个一天十几个小时,一周六天,有的人甚至 7 天在电脑旁坐着,本身也缺少运动和睡眠的 IT 人士 V2 的小伙伴们,你们硬要说这样对身体无害,那我还能说什么好呢
gzelvis
2016-08-10 14:27:15 +08:00
@momosky 偷梁换柱,明明一个合符规格,正确接地的全钢板机箱,就能有效屏蔽这种电磁辐射
gzelvis
2016-08-10 14:28:55 +08:00
@loryyang 我笑了,果壳是你爹?果壳是上帝?

自己去淘宝买一个电磁测量仪,盖上钢板,打开钢板,低功耗运行,全功耗运行,测试一次差别,什么都清楚了

你硬要说,高的那些辐射对人体就像搔鸡毛,那我有啥法子咧,可能是我身子比较弱,我怕死,你行你上就可以了
gzelvis
2016-08-10 14:30:34 +08:00
你硬要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去捍卫你的无知,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iwinux
2016-08-10 14:32:09 +08:00
看了这贴的收获就是把 @gzelvis block 了

哈哈哈
gzelvis
2016-08-10 14:36:49 +08:00
跟你们说个真人真事吧,我有个朋友是西医,有个病人来看病,问医生要不要戒口,他说怕毛线,想吃啥就吃,不吃才容易病呢。结果到他自己病的时候,他反问我,操,我病了你还要我吃这些东西,想害死我啊(而这些他暂时不敢再吃的就是曾经那个病人问他这些东西我这个病能不能吃的,而他亲口说没问题的)

人都是这样,说人家的时候,下巴轻轻,一旦关系到自己。你试试要果壳为这篇文章写担保,敢不敢说如果证明了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你立刻去坐牢或者赔多少多少钱?你为你那篇文章承担所有法律风险?它立马会跟你说,关我吊事,这些你信不信拉倒。
gzelvis
2016-08-10 14:38:54 +08:00
@iwinux 可惜了,直到有一天,你身边全是那种, 你死了关我吊事,我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你才明白某些东西的可贵
gzelvis
2016-08-10 14:45:00 +08:00
我本帖里就说了这四样东西
1 、电脑,特别是现在的高频显卡,高频 CPU 的风扇和电源,都是高电磁辐射源(已证明为真)
2 、电脑机箱非透明侧板,全钢机箱+正确接地,能有效屏蔽这种电磁辐射(已证明为真)
3 、电磁辐射,特别是这种频率的电磁辐射,多大的量才对人体有害,这个谁都说不准,然而一旦你卸下机箱侧板,或者使用透明侧板机箱(不带屏蔽措施的透明侧板),这时接近电脑 1 米范围内的辐射是超过国家标准很多的(也已证明为真)
4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到底多大的量才对人有害,是什么害?(这个没有定性,谁也不敢说一定有,也不敢说一定没有,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确定的事)

那剩下的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用你宝贵的生命去做这个人体防辐射测试

千万,千万不要让我知道你在这里揶揄奚落我,然后回去赶紧把侧板装上去,又或是透明侧板换回钢板的,你这样太怂了
xmi
2016-08-10 15:00:35 +08:00
@gzelvis 多的不说 以前电脑出了问题拆开后,侧盖不会盖上,觉得方便下次直接弄。看了你的文章后以后这方面肯定会多加注意。谢谢
ifaii
2016-08-10 15:28:05 +08:00
////
echo 127.0.0.1 tanronggui.xyz >>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starqoq
2016-08-10 15:55:22 +08:00
我在网上搜索到了 GB8702-2014 这个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hxxhj/dcfsbz/201410/t20141022_290449.htm

在标准的最后页面可以看到限值,限值和频率有着很大的关系。
电脑的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来自电感 PWM 调节电压的泄露,还有风扇。频率基本在 kHZ 级别。
如果算 1kHZ 的话,限值为磁场 3uT,电场 200V/m 。但是如果频率较低(例如风扇和电源),限值的范围就会提高很多。

触摸板利用测定电容的方式确定手的位置,的确是电磁泄露的大户。苹果电脑的触控 IC 是 BCM5974 。但是我没有找到这个 IC 的资料,找其他的类似的 IC 也没有指明其工作的频率。推测如果频率在几百赫兹的级别,也不会有问题。由于驱动电流比较小,手放上去电场应该马上会减弱。
ELLIA
2016-08-10 16:33:36 +08:00
@LMkillme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符合自己观点的言论和证据,反对和抵制和自己观点不服的言论和证据。我们都一样,只是我们这些人,更愿意相信更加靠谱和含金量高的文献和研究报告。

对于某位提到提到物种进化的同学,地球上的物种不仅仅在可见光,阳光里面还有紫外线呢。照了这么久了,咋没进化呢?

国家已经在颁布了《 GB 8702 — 2014 》代替了老的《 GB 8702-88 》和《 GB 9175 — 88 》。也就是说不是《 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已经没有效力了。

而《 GB 8702 — 2014 》中,适用范围为:
“在本标准不适用于控制以治疗或诊断为目的所致病人或陪护人员曝露的评价与管理;不适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终端、家电器等对使用者曝露的评价与管理;也不能作为对产生电场、磁场、电磁场设施(设备)的产品质量要求。”

当然不是没有别的标准了,有其他标准,比如《 GJB 5313-2004 》,但是这是军用标准,对我们没啥关系。

其次,对于不同的频率的电磁辐射,国标《 GB 8702 — 2014 》并不一样, 15GHz~300GHz ,是一个标准, 300MHz~15000MHz 又是一个标准,两个标准相差了可不是一点点。

而生活中,辐射的也是多多频率的,所以还有一个有一个评价方法,其中 1Hz~100kHz 有两个标准式, 0.1MHz~300GHz 也有两个标准式。

当然检测也是有标准的,而不是随随便便买个检测仪检测出结果就可以做参考了。貌似不同的东西标准不同,没找到明确的统一的标准。《 GJB 5313-2004 》作参考,作业区应该使用宽带辐射测量仪,对检测仪有明确要求;生活区则则使用窄带辐射测量仪,但是也有要求,而不是一个检测磁感应强度的仪器就可以办到的。

如果真正的想要检测,那我更相信这种评测: http://diy.pconline.com.cn/power/reviews/1108/2514192.html ,而不是就一个检测仪随便测测的结果。

@starqoq 我打了半天才看到你也发了……果然还是有人和我一样较真得去查个明白。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29813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