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开发,该不该回县城?

97 天前
 Ytiaoa

和我关系很好的堂弟今年年中在县城开早餐店,跟我婶婶两个人打理,还有一个钟点工阿姨。

因为门铺是他家里的,所以没有门铺租金。

营业时间是整个早上,最忙的时候只有 1-2 个小时,基本中午就打烊了,不做外卖,店流水 1k 左右,月利润在 1.5w 左右。

上个月回县城家里,找堂弟在外面吃宵夜,闲聊谈到他店铺的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是闲置的,他也没有时间去拓展别的业务,我开玩笑说了句:「那我回来干宵夜吧!」 表弟说:「可以啊,你要是回来干,那就给你干了!」,我哈哈一笑带过,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从县城回到工作的省城后,这个想法一直幽幽在我脑海,主要跟我周遭有关: 年初被裁员,gap 了大半年,大专学历工作难找,从开始的涨薪找、到平行薪资找、到最后降薪找,才找到现在这个公司,人员流动大、996 、项目还不稳定,薪水不按时发……

回县城的想法,其实在今年找工作受挫的 gap 期便有些强烈,只是不知道回去能做什么,家人也劝在外工作,所以也没下定决心。定居省城是不会的,所以没有买房的打算,早些年刚出来工作时,就抱着一种「迟早要回县城」的打算,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似乎到了面临选择的时候。我现在甚至想找一家做宵夜的店打工,学习经营模式,增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经验。

我也不知道我心里有没有答案,诚心地想听听各位的想法和建议,或者类似的经验。

772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70 条回复
Ytiaoa
97 天前
@james2013 谢谢建议。其实我没冲着「赚大钱」、「大赚特赚」去,我只是想在家里有个事做,漂泊有点累了。
Ytiaoa
97 天前
@nzynzynzy #32 谢谢建议。
hackyuan
97 天前
@nzynzynzy 烧烤常客看到冻品直接摇头离开,能靠冻品开下去的店真的太少了,基本上一两个月倒闭。
hackyuan
97 天前
烧烤已经过了最好的时间点了,基本上 5-11 月赚到全年的钱,其余时间赚点房租、人工。
nzynzynzy
97 天前
@hackyuan #43 哈哈哈试错嘛小城镇吃吃冻品得了,我看见冻品我也不吃。真要吃(比如我自己弄)我肯定自己腌肉自己串。当然说真的,烧烤白天串肉也是体力活,一定要在大街上串,这样显示食材很真实,但是其实一点都不卫生,夏天稍微一热这个肉就要臭了!
nzynzynzy
97 天前
@hackyuan #44 行家啊。不过这个看气候和环境,南方这个时间差不多,北方(以北京为例)过了 10 月户外就不适合了,最好是室内,而且北方冬天晚上天黑的早我感觉夜市没有南方热闹,差远了。当然也有人冬天摆铜锅火锅,也很不错。
wweerrgtc
97 天前
营业时间是早上 6 点, 起床时间是早上 3 点🐶
RobinzzZ
97 天前
早餐店可累了,早上最迟 4 点就得起来
duansindo
97 天前
尽量不要回去
frankkly
97 天前
“可以啊,你要是回来干,那就给你干了!”,人家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觉得你不会回来,人家说不定也不想跟亲戚朋友一起做生意
gouchen
97 天前
老家以前有个人将铺面租给外地人做早餐,生意很好,每天来吃早餐的人络绎不绝,铺面老板眼红,将外地人赶走自己做早餐,结果却是生意热闹不再,那个铺面老板就又把早餐店关了。如果你做得好你亲戚眼红,到时亲戚关系说不定变成仇人关系,所以何必呢
kizunai
97 天前
又不是回县城当婆罗门,还是大城市的机遇更多一些
再说这种饭桌上的话,除非对方之前已经反复提过好几次了,否则你也不能当真
libasten
97 天前
早晨是刚需,宵夜可不是。
TimeRain
97 天前
不要开店,现在这个年头开什么实体店都不建议。
ScepterZ
97 天前
肯定不能考虑长期用他的店面吧,如果自己租的话一个月要多少钱呢
Jannok
96 天前
夜宵特别特别累,昼夜颠倒,家里有亲戚做烧烤,生意不错,但是属于真·拿命换钱的类型了。
88JackLi88
96 天前
辛辛苦苦挣得钱, 别瞎折腾了[捂脸], 大多数人折腾不起, 累了可以躺平一年歇歇都比折腾强.
JionLee
96 天前
做好市场调研吧
qiaobeier
96 天前
可以先试试摆摊,成本低一点。
zacard
96 天前
早餐店,就没听过亏的。但是太累了,基本很难长期做下来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108765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