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有些司机是开车心态有问题,还是闷坏?

333 天前
 chnsatan
楼主打灯并线,遇到很多次这种司机了,说下场景:

楼主发现隔壁车道车距非常大,侧后方车车速也很慢,具备并线条件,这时候打灯示意要并线
发现只要一打并线灯,侧后方车就会突然加速顶上来,是想找“有缘人”还是开车心态有问题?

难道遇到情况,非得不打灯直接并进来大家才开心么?
1445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北京
143 条回复
yuzhiboprogram
333 天前
距离很大怎么判断的,速度不同,合理的间距也不同的。他保持的安全车距不想让你插进去。也有可能的。别人不让,咱不变道,不就行了。
jun771480011
333 天前
个人习惯:
1. 确定是否有并线需求
2. 确定是否有并线的条件(不影响所变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以及没有其他车道中行驶车辆有并线冲突的情况下)
3. 上述两条都满足的话:
1. 打灯
2. 加速
3. 在方向灯 3 次闪烁的时间段内完成并线操作

希望能给 op 一个思路
chnsatan
333 天前
@yuzhiboprogram “保持安全车距”对于这种司机真的不适用,他猛的提速,安全车距早没了

车距很大,这个的判断是动态的,跟速度,车辆密度有关系。说下今天早高峰,车辆密度不小,车速也不快,也就 20 左右,我打灯时候,要变过去的车道至少有三四辆车的距离,估计是因为我打灯了,这哥们才发现自己开的太肉,才突然提速的。他提速完,直接快顶到前车屁股了
chnsatan
333 天前
@jun771480011 谢谢建议
maplelin
333 天前
反正我开车,碰到正常打灯变道我会让,那种到了路口加塞的我绝对不让
huaiyin
333 天前
昨天遇到打灯要并进来的,我骑摩托,我给让了一下,结果他半天也不敢往里进哈哈哈。有可能是没意识到是我想让他进来
jydeng
333 天前
变道要加速,不要减速变道,尽量不影响后车。
也有的人就是不让你,无所谓,没条件就不变。
Eytoyes
333 天前
提前规划好路线,减少变道次数,比如要右转,我就提前两个红绿灯到最右侧车道

但是一般没有变道需求的情况下我是懒得变道,老实的跟车会让人比较放松,慢就慢点,不会差几分钟的
qq651438555
333 天前
一般是先打转向灯,再按喇叭提醒他们加速,看后车没动静了,再变道提速走!没办法,脑子有毛病的傻逼到处都是!
NizumaEiji
333 天前
@metrics #89 虽然省转向灯,可是费喇叭。所以并不是很环保...
2n80HF9IV8d05L9v
333 天前
如果距离够大的话, 稍微加速直接变道就行 (前提是你和当前车道的前车别太近), 他应该踩油门也追不上你.

如果依然变道不顺利, 那基本还是距离不是特别够. 除非后车加速性能太好了.



所以我一般高速上会开运动模式, 油门响应快, 变道更安全
SmiteChow
333 天前
说明你开车水平还不行,变道不是先打灯,而是先观察。有位置直接插入打不打无所谓,没位置才要打个灯求车友让个路。
lihanst
333 天前
@pkoukk 闪一下远光不是表示让你过吗,闪两下才是不允许吧。在高速上,闪两下表示我要超车。
dwzrlp
333 天前
@n2l #81 对方关着车窗可以听得到吗?
test817
333 天前
跑车的里面有一部分人,总是因为你打的路程比较近,上车就是一直 bbb ,那也不能每个人天天都跑机场,让你碰见不是,影响因素有不少,信息导致人与人的攀比,挣多挣少。或者没工作去跑车。跑车又开始抱怨等等。
有时候打个车真的是心累。但几年前就没这样.或者说遇到的少
happyxhw101
333 天前
行人视角:北京的司机素质普遍差,这是我讨厌北京的原因之一
Pylogmon
333 天前
问个偏题的弱智问题~

帝都是哪里😂
Ne
333 天前
司机一直等待有缘人,创收🐶。

出租车,电动车(这两类)
pqlamz
333 天前
我觉得这个就还好吧,放平心态啊,这都不算事儿,等他过去跟他后边过就是了。

我觉得最让人火大的是碰到路上着急奔丧的,开在路上只要有车速度慢了挡住了他的路,不管路况什么样(比如经过有视野盲区路口、有行人过马路、有事故之类的),就开始狂闪远光和长摁喇叭。
tomSoSleepy
333 天前
遇到过,恶心坏了,最后还是自己全责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102348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