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olair #5
#1 说的偏了,例如手机开屏、银行登录、门禁这些,都是验证本人的
人脸识别有三个用途,三个采集步骤是相同的,因为人脸特征是相同的,后续步骤不同
1. 验证真人
这种是 1v1 ,就是事前采集并存了某人特征 A ,每次实时采集一次 a ,然后 A vs a ,比较
多在开屏、银行这些,就是获取 a 前已经知道标识是谁
2.寻人
事前采集,数据库存了多人特征 ABCDE...,实时采集一次,但不知道是 abcde 哪个,然后通过算法匹配出 A
这种门禁、寻人较多
3.识别陌生人
上述 2 的取反(理论上),不在 ABCDE 内的其他人,虽然理论上是取反,但实际上步骤复杂一些
无论哪个,比较步骤都有阙值,这个阙值怎么定,影响了识别率以及准确率
一般手机开屏这种会定比较宽松,因为特征相似的其他人开机概率是低的(算法已经可以排除),严格了反而本人开机很多误判造成使用不变。但银行这些会严格,因为宁可错判本人也不能错判他人
对于隐私,就看上述的特征值存在哪还是用接口,离开(离职、搬家等等)后,这些保存的特征会否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