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takustay 这个我也思考过。之前我觉得“当前的工作”只是给资本家打工,完全没“意义”,以至于在工作中很消极。后面在寻找真正的意义的时候,我和心理医生聊过几次。我提到了“做志愿者”,“捐款”之类的“纯粹”地为社会做贡献的行为,但是心理医生说这些也并非长久 /持续,因为我不可能全职全身心投入,只能当业余爱好;反而“做好本职工作”,进而按时纳税即为给社会做贡献。
另一个层面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对我来说我热爱编程,喜欢计算机这个行业。如果能把自己的长处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追求目标的过程就会更顺畅。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启示:长远的目标不需要轰轰烈烈,同时长远的目标可以是多个目标互相叠加。用谚语说就是”毋以善小而不为“。我觉得对我来说挺有道理的。
@
yumenawei 我昨天给自己定的新目标是“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好地利用时间来满足求知欲”。短期就是健康饮食,少刷抖音段视频,多看书,工作中以学新东西为导向去做事。 我先看看能否获得满足感。
@
wintersun 我最近因为类似的话题在和心理医生聊天,但是在我的追问”为什么“之下,她提到了”灵“,即肉身死去而灵还在;这辈子肉身修行是为了下辈子有更高尚的灵。这个意义我接受不了。我也试图接触教会的人,但是上帝 /主 对我来说比”灵“还虚。楼主作为”老人“有其他的资源推荐吗😄
@
leena 我距离财富自由还远得很,但是我不腰疼地说,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即使财富自由了也会生活空虚。当然你可以说财富自由的人空虚起来都比穷人有意义,但是...但是如果衡量幸福感,可能自由的人和穷人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