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 卡复制是真的么?

2011-03-02 21:08:36 +08:00
 Livid
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垃圾短信:

「只要知道对方的号码,我们可以为你做一张一模一样的 SIM 卡,知道对方所有的通信和短信内容。」

真的有这样的邪恶玩意?
1653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Phone
31 条回复
domainname
2011-03-03 03:40:44 +08:00
@manhere 大侠直接说国内请人做大概要多少预算吧。。。要求能接收短信并将短信发送我电脑上,也就是我电脑链接一个读卡器,插上SIM卡,能接收,发送并能读取短信
manhere
2011-03-03 03:42:44 +08:00
@domainname 我报了会被人骂的。
domainname
2011-03-03 03:42:53 +08:00
@manhere 根据你的AT指令,搜到好像有现成的产品了,恩,感谢
http://topic.csdn.net/u/20070619/09/9b1e4a0b-b724-4570-8bef-6771576acc38.html
domainname
2011-03-03 03:43:43 +08:00
@manhere 看了你被骂这句话我心甚慰,以为是很高深的技术呢。。。
manhere
2011-03-03 03:45:59 +08:00
另外大部分手机管理软件PC端都可以完成你说的要求(接收、发送、读取短信/彩信),如:
Nokia pc suite; Samsung pc studio; Motorola Phone Tools 等等
domainname
2011-03-03 03:47:13 +08:00
@manhere 恩,谢谢,但我是需要能scale up的平台
raptium
2011-03-09 17:29:20 +08:00
嗯 复制是需要卡的
另外原理不是太难 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 SIM 卡有个 id 然后卡里存着 key (好像记得有两个 不过无所谓),然后运营商的数据库里有每一个 id 所对应的 key,然后 id 和你的电话号码是绑定的
只得注意的是 这个 id 是能通过 SIM 卡读出来的 key 是读不出来的 就是说 SIM 卡本身没有 implement 这个读 key 的功能 (也许拆开来用电路能读吧 = =)

手机加入网络的时候验证过程就是
服务器生成 nonce 发给手机
手机把 nonce 传给 SIM 卡 SIM 卡内置电路计算 H(nonce, key) H 是一个 hash function
手机把 id, hash 发回给服务器
服务器自己根据 id 查到 key 自己用 H 算出来一个 hash 比对两个 hash 是否一致 一致则验证成功
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几次

再说复制卡
复制卡就是把一张卡的 key 和 id 写到另一张特制的卡里去 id 直接能读出来 没难度
难的是不知道 key 因为不能直接读出来 所以现在的方法就是猜
用读卡器模拟验证过程 不断地生成 nonce 发给卡 然后记录返回的 hash
这样就能收集到很多对 hash 和 plaintxt
然后就可以猜 key 了 暴力法是要话不少时间的 但是好像 GSM 标准用的这个 hash function 有点问题 所以有特别的算法可以快速找到 collision 所以通常老的卡不用多久就能找到 key 了

嗯 唠叨完了 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summic
2011-03-09 18:08:26 +08:00
一般都是这样的:
你发需求给骗子。然后没了音信。
若干天之后,骗子要挟你,打5k过去,不然把这事告诉你要监听的那个人,反正你已经把电话号码给骗子了
yoyicue
2011-03-09 18:15:11 +08:00
@summic 哈哈哈哈哈哈 恩 这个方式足够巧妙
9hills
2011-03-09 19:05:22 +08:00
@domainname 一个GSM+GPRS通讯模块,打电话,发短信等等功能。。。

市场价也就不过一百来块,而且之那种集成好的,接上电脑串口或者用个USB转串口线就能使
Mini_Dragon
2011-03-09 19:49:46 +08:00
我破解过 需要源卡 做1卡多号用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915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