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swerme 你的观点我理解也接受,就和我也一直在为那么多个摄像头和硬盘空间买单一样,比如多一个摄像头可能成本提升 100 元,导致同样一个型号的手机迭代一下可能起步价贵了 200 块钱。但是市场反应大家就是喜欢两个摄像头,厂商全部就升级两个摄像头,导致我就不得不多花 200 块钱买一个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回来。
但是电视卖广告的形式和手机加摄像头有着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广告作为一个软件服务,本来就是可以没有的。比如按传统情况下,一台成本 2000 块钱的电视,卖 3000 元,利润 1000 元 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一种策略(我没去深究过这个行业平均利润多少,只是打个比方)。 而小米这种互联网厂进来后打破了这个情况,成本 2000 元的电视就卖 2500 元,剩下的 500 元利润从广告服务里挣,这本身确实没有问题,等于多了一种营销策略和思路(包括游戏机厂商也都是这么操作的)。
那现在假设,我就不想看广告,我就愿意花 3000 块钱,你卖我一台 2000 成本的不加广告的传统电视,这事情不就完了,按照上面的逻辑其实对各方来说是一样的嘛。但事实上是现在你根本找不到一台 3000 块钱不加广告的电视,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源。
特别是现在厂商为什么要搞这种 “高端电视” 的话术,其实电视本来就没有广告,也不需要广告。现在搞得一副 “电视天生就是有广告的,没有广告的电视是不能运行的、体验很差的,只有 ‘高端电视’ 性能更好才能没有广告” 的感觉。为什么要这样搞呢?很显然,3000 块钱卖你一台传统电视赚你 1000 块钱一锤子买卖就没下文了,而 2500 块钱卖你,后面的广告服务的收入价值明显不止 500 。所以逐利的厂商就逼迫大家只能买有广告的电视,把没广告的电视划到 “高端” 范围,倒逼用户一看 “哇好电视要一万多,我确实买不起”。最终自己 PUA 自己生成一种 “我穷我自愿看广告换性价比” 的感觉。
在全面小康的现在中国,我反正很难想象在加 500 (或者说加 15%)可以无广告的情况下有那么多人因为 “穷”,“自愿” 选择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