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心理上的痛苦吗?

2022-04-17 11:40:19 +08:00
 Carroll

肉体上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忘掉肉体上的痛苦

肉体上的痛苦比如年老、疾病、死亡。

很多人都有过牙疼,但你现在应该不记得了;被做手术的过程很痛苦,并且可能持续很久,但你现在应该不记得了;印度很多母亲有七八个孩子,如果她们记着头胎生产的剧痛,就永远不想再要孩子了。

引出了对应的问题:“我们可以忘记心理上的痛苦吗?”。这将在后三个对话中得到解答。现在让我们暂且跳过这个问题,继续探讨。

人之间的冲突是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

每个人都想要成就他自己,想要走他自己的路,追求他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野心等等。分裂性的、以自我中心的行为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矛盾。

人的动物本能是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因素

最强壮的雄猩猩想要垄断所有有魅力的雌猩猩;红鹿也有同样的情况,牡鹿会垄断所有的牝鹿。在整个动物世界,这类事情我们随处可见。而人也是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所以我们继承了这些争斗的本能。

猜想:人无法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制约

你的人性就是深受制约的。你改变不了的。你可以改善一点,你可以稍微不那么自私,不那么痛苦,心理上有问题,就忍受痛苦,那是自然的,我们从动物那里遗传来的。我们的余生就要这样过下去。 如果你接受这个猜想,那么讨论就结束了。还是我们应该探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制约?

改变环境不能改变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制约

一切罪恶和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通过改变社会,人类就会变得完美。 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实验结果并不支持上述论点。社会是由我们组成的。只有通过我们,社会才能得到改变。

社会和我是不是分开的?

是分开的:社会是个外在的东西,是它在影响我。如果一个人生在印度 而不是英国的话,他的成长道路会非常不一样,会有一套不同的生活态度。

不是分开的:我就是社会。因为成长于其中,它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变成了它的一部分。我用我的焦虑、我对安全的渴望、我对权力的欲望、我自身的利己主义活动等等,制造了这个社会。在后文关于国家的概念中有更详细的解释。

视频链接:心理失序的根源

如果觉得 57 分钟的视频太长,可以下载字幕进行阅读: https://downsub.com/?url=https%3A%2F%2Fwww.youtube.com%2Fwatch%3Fv%3DAoMS5b2MLRc%26t%3D229s

下一篇是关于不可动摇的永恒的安全感。

213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26 条回复
pendulum
2022-04-17 13:31:46 +08:00
是的,你说的对
danhahaha
2022-04-17 13:50:20 +08:00
这个视频不错

我觉得心理上的痛苦本质是人的记忆决定的,你把心理痛苦当作一个四通八连的记忆细胞,越是痛苦,他牵连的其他记忆越强壮,越多,因为他是用来保护你的,让你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去躲避。想象为硬盘

身体痛苦则不然,这个只是提醒,提醒你现在正受伤害,赶紧躲开,之后如果还一直提醒,那就是错误了,想象为内存

所以,你是想把硬盘当内存用吗?做一个 7 秒记忆的鱼?
morisakitaku
2022-04-17 14:11:55 +08:00
智者不入愛河
conge
2022-04-17 14:20:28 +08:00
世界上这么多宗教与哲学,不都是教人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吗?
你提出了什么不同的,创新的见解了吗?


了解自己的目标,人生意义。people who knows why can bear any how.
自己能控制的与不能控制的要分清。
臣服,接纳,自己不能控制的。
追求自己能控制的。美德: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leimao
2022-04-17 15:15:36 +08:00
@conge 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有些智慧是天生的,面对过于强大的敌人很多时候勇敢不起来,正义并不是靠一个人可以声张的,愤怒和欲望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是节制不了的。
wanacry
2022-04-17 16:54:57 +08:00
参与臣服
lovepplforever
2022-04-17 19:31:37 +08:00
好问题。

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禁不住地生起悲伤忧愁、痛苦怨叹,继而愤怒迷乱而失去理智。这时,有两种感受会交相增长蔓延,那就是『身受』与『心受』。这种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着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般人的无知,让他们欢乐时,就纵情享乐,成了欲贪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痛苦时,则生气不悦,成了瞋恚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在不苦不乐时,则浑沌不明--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没有真切如实的证知,成了愚痴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这样,当他快乐时,就被快乐所牵绊;痛苦时,就被痛苦所牵绊;连不苦不乐时,也被不苦不乐牵绊着,这就是深陷贪、瞋、痴;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牵绊的一般人。

  有修有证的修行人就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不起悲伤忧愁、不痛苦怨叹、不愤怒迷乱,所以不会失去理智。这时,他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没有『心受』。这种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当他们有乐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欲贪烦恼的奴隶;有苦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瞋恚烦恼的奴隶;在不苦不乐时,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能真切如实的证知,不会成为愚痴烦恼的奴隶。这样,当他有乐受时,不为乐受所牵绊;有苦受时,不为苦受所牵绊;不苦不乐时,也不会被不苦不乐所牵绊,这就是解脱了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牵绊的圣弟子。」

以上内容来自于《杂阿含第四七○经》
conge
2022-04-17 20:07:36 +08:00
@leimao 建议你读一读斯多葛主义。当然,你目前的思想已经先入为主,先贤们也不见得说服得了你。

这世界,肯定是有你能控制的。
cmdOptionKana
2022-04-17 21:01:46 +08:00
@lovepplforever
@conge

不能太绝对地夸大精神力量啊,科学早已证明人的情绪、抑郁、狂躁等等多种精神痛苦有可能出于生理原因,这很显然不是通过信教或哲学思考可以抵御的。

事实上生理的区别也会导致人的精神层面产生差异,比如有的人虽然没有到病态的程度,但就是易怒性格,他们要克服性格特点的难度是如此之大,平时要学习工作照顾家庭,未必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修炼精神。

我认为难度、时间、精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能简单地说“只要精神修炼得足够强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心态”,正如不可简单地说“只要钱够多就能买到一切物质”一样,是正确的,但太不接地气了,大多数普通人读了这些道理根本毫无帮助,反而更像一种嘲笑:你的问题就是因为你穷,你的问题就是因为你精神力弱。
lovepplforever
2022-04-17 22:34:51 +08:00
@cmdOptionKana 身体和心理同样重要,同意,但是不可否认精神力量强大的人可以克服身体的痛苦
mkdir
2022-04-18 10:56:44 +08:00
“我爱那样一种人,他因为爱他的神而惩罚他的神:因为他必须干神怒而灭亡。”
“以愈加严格的态度锻炼自己信奉的理想,使它逐渐提高。而他自己则因理想的重压而灭亡。”
Carroll
2022-04-18 11:57:31 +08:00
关于宗教的部分请看新增的 APPEND 。

@conge
@lovepplforever
Carroll
2022-04-18 12:11:09 +08:00
@lovepplforever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用其他人容易理解的话语表述出你的论点和论证过程。论证可以包含逻辑、事实、科学、大部分人的体验等等,而不是神秘学,迷信之类。比如上文中的事实有“最强壮的雄猩猩想要垄断所有有魅力的雌猩猩”,个人体验有“牙疼后不记得”,科学有进化论——人也是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从你的回复中,我推测你可能有以下论点

佛经说的都是对的
为什么佛经说的都是对的?《圣经》中人是神创的违反了进化论,所以《圣经》存在错误,所以佛经也可能存在错误。

成为修行人后能解决心理上的痛苦
你这里只说了修行人的成果,没有说为什么修行人能解决心理上的痛苦以及怎样成为修行人。
conge
2022-04-19 04:16:39 +08:00
@Carroll 克氏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人。

另外,psychological disorder 的翻译就是精神疾病。 心理失序并不是正确的翻译。
nicegoing
2022-04-19 10:31:03 +08:00
“如果一个人相信救世主,这个观点中找到了安全感,那么就不存在心理上的自由。” 这个自由是是虚无的自由不安的自由吧?如果信了救世主,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岂不是失去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如果你信了上帝,你也可以看佛陀,不停的自我批判,才能让真理自我呈现。一切反对的观念,让人更加明白自己坚信的信念是什么,不停思考和检验才是合理的信仰。
要解决心理冲突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本身自己就是矛盾的,悲伤和快乐,成熟和幼稚交织,何况是解决和别人心理上的冲突。
Carroll
2022-04-19 11:47:15 +08:00
@nicegoing
这就是讨论中谢的观点。

> 谢:另一种制约是我提出的一个论点,或者一个猜想:
一直都是这样;人类的本性如此,一直都有战争和冲突,诸如此类的事情,因此将来也一直都会这样,我们最多能尽量减少这种状况,而且,在家庭和人际关系中,也一直都会存在心理冲突,我们最多能尽量减少这种状况,或者至少让它们变得容易适应。

> 克:所以就是接受制约,改善它,但你无法彻底转变它。

> 谢:是的。我的意思是,这可能也是一种制约,相信我们无法真正彻底改变,是另一种制约。我本人就是其受害者。所以,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摆脱出来。

> 克:这就是我想讨论的。是否可能转变人类的制约?
不要接受它,像大多数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
以及其他人说的那样,你的人性就是深受制约的。
你改变不了的。你可以改善一点,你可以稍微不那么自私,不那么痛苦,心理上有问题,就忍受痛苦,那是自然的,我们从动物那里遗传来的。我们的余生和来生就要这样过下去。来生不是指转世,而是指其他人的生活。这将是我们的制约,人类的制约。我们接受了这一点?还是我们应该探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
改变这种制约?

> 谢:是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探究那个问题。
lovepplforever
2022-04-19 18:55:46 +08:00
@lovepplforever 好问题,我喜欢理性。
lovepplforever
2022-04-19 18:56:32 +08:00
@lovepplforever 佛家认为一切是苦。修行人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止熄苦。生活中当然有苦有乐,但仔细分析基本上都是苦。因为乐从苦生,苦从乐生。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佛家认为苦的根源是从贪爱而来,所以要灭苦时,不是把苦直接灭掉,而是要把贪著灭掉,因为人贪著于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以修行人不断分析细化五阴的变化,就可以离苦。
lovepplforever
2022-04-19 18:57:14 +08:00
@lovepplforever 灭苦的方法就在三十七道品,内容太多,简单来讲就是,

1 ,观身不净,通过禅定弱化对身体的执着。2 ,观受是苦,去掉乐的执着心。3 ,观心无常,观察心法的时刻生灭无常,4 ,观法无我,这个比较深,不太好说。

具体看,维基百科的三十七道品
lovepplforever
2022-04-19 18:59:31 +08:00
@Carroll 好的,您具体看我上面的回答,拜佛,结疤(中国佛教陋习,已经去掉),都是在外变相,何不深入研究内外核心?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84745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