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方案都是一样的,效果也差不多。和用何种储能方式、动力源完全无关。
但是这里要额外注意,不要买 tsl ,因为它只使用单一传感器,局限性太大,极易产生误判,幽灵刹车、刹车失灵屡见报端,而且座椅加热、额外里程、自动驾驶还要付费购买。鬼知道以后它还会用什么方式割韭菜?
那么,为什么厂商要拼命鼓吹自动驾驶呢?因为电动车实在是没得可吹了,续航弱、充电慢、适用温度窄、适用地区小、折旧快,所以只能转移视线,掩人耳目。
汽油车还是相当能打的,加油 5 分钟,续航 1000km ,全球适用,无死角覆盖。这次春节自驾游,成都出发折多山、康定、理塘、稻城、亚丁,海拔最高 4700m ,气温最低-18 度,这一路上屈指可数的电车,无一例外都是当地人短途出行。
返程的时候偶遇大雪,道路湿滑标线完全不可见,安了防滑链都打滑,一路上看到的侧翻侧滑车辆数台。别说是 L2 自动驾驶,就是 L5 炮姐来了都犯憷。
《车辆滞留折多山侧滑路边 森林消防员紧急救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732863716566924&wfr=spider&for=pc所以别迷信所谓自动驾驶,它更不能构成购车的首选因素,顶多是个占比不超过 10%的参考因素。至少未来 10 年,油车仍然是首选;市内超短途或者第二辆车,可以考虑电车(同时要考虑气温、电池折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