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以及寻求解决方案,关于 iPhone 的照片备份到 PC

2021-01-23 23:38:27 +08:00
 FS1P7dJz
已开 icloud,但是基于方便的共享,以及多重备份需求,仍然还需要备份到 PC
这个备份仅仅是单项,即 iphone->PC 即可

之前都 OK,没啥问题,iphone 的文件夹都是 100APPLE 这样递增形式,每次从最后一个文件夹开始增量备份即可

之后有一次手机维修,想着有 icloud,就没做本地备份了
然后噩梦来了,关于 icloud 巨缓慢的恢复在 /t/719241 吐槽过了

我发现,现在 iphone 的文件夹变成了 100APPLE 和 100CLOUD 两种形式(其实还有一个 100IMPRT,那个量很小可以忽略)
经过检查发现,100CLOUD 基本是上一次从 icloud 整机恢复的图片,而 100APPLE 是,恢复后,新拍摄的图片
然后问题来了

100CLOUD 并不是按照原 100APPLE 的顺序恢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00-121 每个文件夹里照片都是乱的,并且存在同名不同样的照片(如都可能存在 IMG_10000.HEIC).

按照一般逻辑推测,那行吧,毕竟手机的照片还是齐全的,我 PC 之前的备份作废就是,从现在开始重新来个全量备份,之后按照原先的增量备份应该就行了吧

然而我太天真
出去玩拍了一堆照片,102APPLE 嗯,增加了,没问题,备份
然后顺眼瞧了下 CLOUD,手机上从之前 121 个 CLOUD 变成了 120CLOUD
你这文件夹数还带缩回去的???
120CLOUD 里照片数和我 PC 上的 120CLOUD 备份对比也完全不一样,数量多了很多,鉴于之前有过不同文件夹存在同名不同样的照片的问题,我除非手动比对,不然也很难确定到底多了哪些,到底少了哪些
这就完了?并不,我继续往上看 119CLOUD 和 PC 上的 119CLOUD 也不一样了
118 也不一样,直到 117,文件数才一致,但是真实照片是否一样,还未验证

我 TM 就觉得,苹果的工程师是什么毛病???

而且从 icloud 恢复的相册,除了手机拍摄的具有完整 EXIF,所以在诸如 microsoft photo 这样的程序里还能保持正常的时间顺序,其他的例如 WX 保存的图片,WB 保存的表情包等等,全部都是从 ICLOUD 恢复的那一天时间戳,苹果工程师你们到底是什么毛病?你 icloud 进行备份的时候,文件时间戳不备份的?(说不通,在手机上,相册里,是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排列),为什么偏偏到了 PC 上,而且是传输原始格式,就这么奇奇怪怪???


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
有什么方法或者软件,可以保证每一次备份不会遗漏相册,并且是增量备份,并且是原始格式备份

照片总数居 30G,还在持续增加
iphone 那破 USB 2.0 的速度,如果每次全部扫描备份做全量,实在太慢了

PS:拒绝国产备份软件,以及其他无隐私保障的软件
airdorid 试过,特殊格式保存并非原图(live photo 景深照片等)
271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pple
24 条回复
pmispig
2021-01-25 10:24:09 +08:00
onedrive mac 客户端有问题,文件数量一多就特别卡,发热和耗电特别严重
beijiaoff
2021-01-25 10:43:04 +08:00
的确是没有完美的好方案。
就像景深照片,有的 app 支持有的不支持。如果改天苹果再增加个特性,又抓瞎。
直接拷贝遇到 heic 转换问题太容易出错了(即便开非兼容模式),我就选择用 ds photo 备份了。
quinaeus
2021-01-25 12:06:13 +08:00
@Eagleyes 手机上使用的话,装个 App 就可以了,隔几天打开一下就能把这几天拍的照片传上去。
OneDrive 设置里面可以要求 OneDrive 按照<年>/<月>/<XXX>.heic 的格式帮你整理好再传到云端去。
云端文件会被存在 OneDrive 根目录的 Picture 文件夹下
wasd6267016
2021-01-26 21:35:46 +08:00
photosync + 1 把你的 windows 电脑当成一个私人网盘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74777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