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 年五月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文章:
最近在整理公众号,准备把这篇文章重新梳理下。
没想到竟然被人原封不动的转载了,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还没有任何署名。
导致我无法申请原创。
还好我后来在微信里进行了申诉,微信也挺给力,大约一个小时后就申诉成功。
其实我写的文章并不见得多好,但我觉得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下自己的版权意识。
因为当你辛辛苦苦创作出来之后,被人不打招呼的拿走还自称他自己原创的时候,那真的感觉挺心痛的。
所以大家再创作的时候还是最好加上一句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我。
不管有没有用,也并不是为了以此谋生,最起码让人知道这是你原创的,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互相交流。
好了,废话不多说,以下是正文: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
当生存是规则
不是 你的选择
于是你 含着眼泪 飘飘荡荡 跌跌撞撞的走着
---五月天《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1
从纯粹的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没有任何意义的。
人类本来就是在没有目标的演化中,随机产生的结果。
人类的行为没有什么神圣的终极的计划。假如明天地球爆炸消失,宇宙还是会继续运行下去。
人类的主观感受赋予生活意义,其实这都是错觉。
无论是古代超凡脱俗的生活,还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一样,没有高下之分。
科学家觉得自己的研究让人类知识增加,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
士兵觉得保家卫国,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
创业者开创伟大的公司,古代皇帝兴建庙宇等等。
他们所感受的意义都只不过是幻想和错觉。
只不过那种个人的错觉和人类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
很多情况下都是如此,我们的想法和周围人的想法达成一致,觉得生命有意义,并从中的到快乐。
难道快乐就是自我欺骗,或者说是人类的幸福就是人类共同的自我欺骗吗?
升职加薪,买房买车,或者干脆说“成功” 都不是快乐的原因,而是因为大脑和血液中携带一部分激素造成的化学反应。
如果快乐是快感,那么可以通过操控生化系统来获得快乐;
如果快乐觉得生命有意义,那么就骗自己骗的更彻底。
还有没有别的呢?
2
以上两种总的来说都是主观感受。
会有很多人觉得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我快不快乐当然只有我自己知道。子非我安之我之乐。
但这其实都是现代自由主义当道的结果。
不知不觉现代周围已经充斥着“个人主观”的思想。并且认为这才是最权威的源头。
“我觉得美就是美,我觉得丑就是丑,开心难过当然是由我最清楚” 电影小说里也一致这样跟我们讲“忠于自我,顺从渴望”
从小到大就被这样灌输口话的话,当然会觉得快乐就是一种主观感受。
然而这只不是自由主义的一观点而已。
人类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对于善、美、如何做事,都有客观标准。
假如现在让一个被现代自由主义熏陶的人去学习古兰经,他肯定在学习中提出各种反对意见。
可以说**“自由主义”与一些宗教信仰其实本质区别并不大。**
3
在宗教和思想意识中,其中佛教对于“苦”和“乐”的研究比较系统。
佛教认为快乐并不是感受到快感,也不是觉得生命有意义,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但大多人都觉得快乐就是主观感受,不快乐就是受苦。
但事实上,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他就是电光火石一般的波动,一直在改变,像海浪一样。
快不快乐,有没有意义,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一天中,如果留心观察的话,我们的情绪一直是在波动的状态。
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干,大脑中的各种事情也会在不断的出现消失。如果我们太重视内心的一些波动,就会焦虑,而且不满足。
因为即使感到快乐了,那么当时那种感受总会有一个周期的,最终还是回归到原来的平均水平。
下一次就需要追求更大的刺激,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同样的快乐,内心永远是不能感到满足的。
所以佛教中的苦其实就是“不满足” 。
但这并不等于说“乐”就是“满足” 。
4
那么怎么才能脱离苦而得到乐呢?
首先就要明白:自己的所有主观感受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为追求某种感受而去为之。
如此以来虽然感受疼痛,也不再悲伤;虽然愉悦,但内心依然宁静。那样心灵就变得一片澄明,自在。
这样的心灵平均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追求求愉悦的人无法想象。
仿佛一个人在海边,一直希望抓住那些好的海浪,而且想拒绝坏的海浪,但一天一天发现这都是徒劳无功,最终他筋疲力竭,瘫坐在海边。任由海浪来来去去,他此时忽然发现,原来这样是多么的平静呀。
现在全球流行冥想也是从佛教禅修延伸而来的。冥想的核心并不在于排除一切杂念,静静的坐着。
而是在内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以及情感的变化。
不拒绝大脑中不断来袭的想法和身体的感受,而是脱离这种想法和感受之外,去从旁观者的角度“把玩” 它(盘它)。(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试一下,我一直很喜欢冥想,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5
佛教的这种思想几乎与现代自由主义文化完全背道而驰。
现代文化多数的是主张“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感受,不应该追求地位财富之类的外在成就,而要追求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其实与现代生物学不谋而合,但与佛教却完全相反。
现代生物与佛教有一点是一样的,快乐不是源于外在条件。
但佛教看的更深刻的见解在于,快乐也不在于内心在感受。反而是越在乎内在感受,就会越觉得苦。
这个观点有些新颖,不过也别着急赞同或拒绝。
作为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在社会薰陶多年的人,我当然知道一夜暴富肯定很爽快;也知道断舍离的时候内心隐隐作痛。
不过最终人活的还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定位,并给社会创造对的事情,不受自己或者外界带来的欲望的驱使。只有当一个人活出自己价值的时候那他才是真正的快乐的人。
参考《人类简史》
---扯淡家 如果没有扯淡,世界将会怎样?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闲来扯淡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微信并注明来意:wx-weiweiwei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