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zname 首先要明确,在游戏问题上的教育目标是:使孩子有能力自主平衡娱乐和学业
这固然是很高的要求,孩子也不大可能自主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家长花心思的引导
从结果来看,不要说每天都能平衡娱乐和学业,在重要考试期间孩子能自主放下娱乐(有负罪感),就已经算是成功的了
但是单靠机械地管束,这样的能力也比较难被培养,所以需要在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
“强迫玩”这种思路的假设包括(但不限于):
游戏行为本身的重要动力就来自于逃避学业和管束
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过度游戏也会索然无味
这两个假设有不少人的生活经验可以佐证,不过不同人的适用程度也许不同
基于反向利用逆反心理来对冲动力来源,又通过无压力情况下的过度游戏来削减游戏的兴趣,从而使学习的兴趣重新浮上台面,这是我的理论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思路显然不能简单适用于所有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判断:
有的孩子没有任何在学业上的追求和兴趣,有的孩子虽有追求但无法克服诱惑,上述方法看起来更适用于后者,前者解决起来更加复杂就不展开了
后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意识到完全的“自由”会归于荒废和无聊,自律才能带来更高层次的自由和享受,从而为进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实施时间的问题,显然假期是最适合的。在教学期间学校必然存在管束,这样“逃避逆反”和“外界压力”的条件仍然成立,目标本来也无法实现。但如果本来就已经逃课,那边际损失也不大,可以像挽救绝症那样大胆尝试一下。至于落课的问题,还是比较看人的天赋,比“成年人接受知识的程度”厉害的也有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厌恶疗法,不足以对游戏形成长期的“生理性”厌恶反射,这也偏离了本来的目的。目的本就不是“不让孩子玩游戏”、“看到游戏就吐”,而是要引导形成健康的娱乐观念和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