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bin
2017-11-10 00:42:45 +08:00
生活在老龄化全国排名前三的城市,我来讲讲我身边观察到的老龄化出现的、其他地方可能没有或者不明显的现象,你们要是看到什么商机请告诉我,我要转行~
1、我所在的城市,经济排名还不错,全国排名 20 多,江苏南通,人口负增长了十几年,早些年计划生育抓的非常严格。
2、村里面征兵,真的有点像是抓汉丁,大学一个人口大省的同学说,他们那边当兵去要塞钱找人疏通关系,我们这边是,不管你身体合格不合格,一律要回来参加体检,不然连体检的人数都凑不齐不好交代,所以即便你带着七八百度的近视眼镜,也得回来参加体检走过场。另外,本地征兵对于近视眼已经放松不少。
3、男女地位非常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在这里能很好的感受到,甚至出现女强男弱的情况。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没有嫁娶一说,就是双方结婚彩礼啊什么的走个过场,需要赡养四个老人,老人所有财产归双方所有,家里男女地位基本是平等的,少数不平等的不是看性别,是看对方家里经济状况,家底好的那一位地位会更高。同学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少部分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里有三个甚至更多的,至少我长这么大还没遇到过。
4、婚后孩子,如果生两个,一个和男的姓,一个和女的姓(一般按顺序来,不可以按性别来,否则会生矛盾,双方家长都想给本家族留“后”),如果只生一个则取决于双方家庭的博弈,为了这个闹离婚的不在少数,不能说是绝对的原因,至少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本地方言复杂,如果两个人不是一个县区的,小孩子从奶奶家到外婆家可能一脸懵逼地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大多是普通话沟通,所以有了小孩儿普通话普及反而更加彻底了。
5、公交车很平稳,无论是起步还是行驶,充分照顾了车上的老人,以至于第一次去南京坐了南京的公交感觉要吓尿了。公交上经常一堆老龄卡,像刷免费的老龄卡坐个把小时的公交去城市另外一头买三四个西瓜再坐回去,这样做只为省几块钱的事情见怪不怪了。但是也有行为不检点的老人,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由于公交车司机按喇叭吓到在健身的老人团而后被老人围殴的事情。
6、保健品、传销产品在本地有一定的市场,老年的人大多存在银行, 经历了 15 年 e 租宝的倒闭,投资更加谨慎,但是面对那些三无保健品却没什么抵抗力,看着他们八九千买回来没有 QS 标识的所谓灵芝粉,在某宝上查到只有几百元的价格,不知道说什么好,很痛心。某惠(直销?传销?)到本地高调的组织过集体活动,租用了体育场,停了一堆路虎,召集了不少老人。
7、老人的业余兴趣爱好也能发展成产业,比如苗木盆栽,很多农民不再种庄稼,改种盆栽,经济效益也更高。
8、子女大多在外地,老人空巢情况挺多的,下面一个县区,本村的很多宅基甚至都卖给了外地人,有出现过老人去世很多天才被人发现的凄凉故事。老人的养老是个大问题,不过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接受养进老院的养老方式,一般年龄在 50 岁左右的人还是愿意以后去养老机构的。
9、长寿老人很多,身边有个 80 多岁的邻居奶奶,你根本不会觉得她年级大。政府有相关的养老支出,年满 80 岁的会发一些营养津贴,但不是很多。去年村里一个百岁奶奶过生日,电视台来采访过她,她的儿子都去世了,现在和几个孙子(五六十岁)一起生活,还可以下地干活儿
10、由于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我觉得我们这里是我见到的最愿意为子女教育花钱的地方了,补习班很赚钱,而教育质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城乡差距,如果从本科上线率来看,县区的、农村的中学反而比市区的成绩更好。
11、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本地,人口一直负增长,还连年流失,高考成绩在省内排在前列,都留在一江之隔的苏南或者上海,就算被高房价逼回来的,在本地工作一两年还是会选择出去,所以,即便一群人来这里炒房,即便现在开建地铁高铁,我依然对本地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