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正在打字的双手,手指向上移动一点就可以够到 touch bar 。发布会里面人是站着,所以摸 touch bar 的姿势很不自然。坐着打字时,眼睛稍向下看,手指稍向上挪动即可,相比去拿鼠标,够触摸板,或者去够触摸屏幕上的按钮,都要方便快捷。
有人总说要低头看 touch bar 云云,但实际上只比屏幕低 2cm 吧,动一下眼球绝对能看到。
2.touch bar 让双手几乎不离开键盘就能快速完成很多常用动作,这是 Mac 作为一个笔记本的本质,围绕键盘的操作优化,而不是像其他设备,给笔记本加触屏,电磁笔,翻转 360 当支架,只是强行把几个产品结合到一起,作为一个笔记本我们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用键鼠。 touch bar 不但提升打字时的效率,也解放了很多鼠标操作。
比如说 surface book 作为 window 端代表,正常打开的位置,点击屏幕需要把手抬得很高,长时间抬手很累的,而且屏幕点起来不稳定,会摇晃。如果把屏幕折到水平位置,触屏变稳定了,也可以使用电磁笔了,但是用触屏的时候又使用不了键盘了。
3.软件,苹果在一方和三方软件和 touch bar 适配上花了很大功夫,三方主要 final cut pro , ps , office 几大软件都可以使用 touch bar 了。看来苹果的号召力(疯狂砸钱)还是很大的。 发布会就像 touchbar 说明书,而且针对大众群体(可能连快捷键组合都不懂)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有很直观的反馈。
@jin5354 按你说的,「设计师和画家」的需求苹果用 iPad Pro 搪塞了,「音视频工作者和部门图像工作者」的需求硬要说的话苹果也打算拿 iPad Pro 搪塞了(显然这不合理)。我想说的,一是操作精度,二是手指悬空带来的疲惫感。如果真是有大量的这种操作,还真不如 iPad Pro 用着舒服,你看微软也是这么想的( Surface Studio 能整体放平当画板用)。
我不是说他们不去优化,而是这种优化很尴尬。你是想要老 Windows 那样按个快捷键「哟!按钮变大了框框也出来了!」,还是新 Windows 那样做一个平板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