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程序员动不动拽英文单词不是装 B

2015-12-07 00:42:02 +08:00
 cheka
看到我厂另一位同事写的“为什么程序员英文要好” https://tanronggui.xyz/t/239995 特来呼应一下。

(部分内容曾经发在知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581913/answer/25023096

类似以下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不是外企,只是民营小企业,也没有国际友人。

“用户报了一个 bug ,我提个 issue 给你”

“好,我 check 下。”

“这个 bug 我 fix 了,代码已经 commit 。”

“那我们下周升级这个 App 。”

这四句话里,有 6 个英文单词,我给它们做个归类,分析下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选用英文而非相应的中文单词。

首先, bug 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专指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问题,不仅是专业的工程师用这个词,很多用户也会直接说这个程序有 bug 我用不了。这个从早期计算机教育里就引入的英文单词已经用来专指软件的逻辑故障,比任何单一中文词汇都更加准确;譬如如果改说程序出了故障,大部分人很可能第一反应是硬件问题,如果说程序有了问题,又无法立刻表明究竟是使用产生问题还是程序本身问题。

再看 issue, commit 这两个词,中文可以翻译为“工单”和“提交”,为什么我们要用英文呢,因为我们用的代码和问题管理软件里用的就是这两个词,所以对一个工程师说我给了你一个 issue ,那么他第一反应就会打开管理软件去查看,说的人和听的人脑子里都不用翻译转换。当然,如果用的软件是中文的话,我相信我们肯定会用“工单”而非 issue ,总之怎么省事怎么来。

再看 check, fix ,还有 App ,在中文里是有相对明确的对应词汇的,分别是“检查”,“修复”,还有“应用”。实际上我们也确实有时候会用对应的中文词,但是用英文更多,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个英文词念起来更省力啊。

所以深究起来,想要用语言口头表达一个概念,以及想要理解自己听到的一个概念,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前者会涉及到词汇是否好念,是不是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从概念转换到词汇),后者会关系词汇是不是清晰(同音字 /词就很讨厌),是不是能迅速理解(从词汇转换到概念)。

在语言学里有一条著名的经验法则, 由哈佛语言学家 Zipf 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 Zipf 定律。 Zipf 发现,如果把一种语言中的所有的词按照词频从大到小排序,并记录它们的排列位置,那么一个词的词频 f ,和它的位置 r ,近似满足如下关系:

f*r=k 其中 k 是一个常数。

掩藏在这公式背后的意思是,对于同一个概念,说话者期望选择一个出现频率很高,但是词义较含糊的词来表达,而听者则希望接受到一个出现频率很低,相应更精确的词汇。极端情况下,说话者巴不得只用一个词就能表达天下所有的意思,而听者则最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相对应。总之双方都指着对方多担待,自己省点事儿。 Zipf 将此称为最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对应这个原则的 Zipf 定律就是反映了说者和听者两者间讨价还价最后的折衷,即只有相当少的一些词能够表达很多语义,相应具有很高的出现频率;而绝大多数的词则能较准确的表达特定意思,也就只有较少的出现频率。

虽然 Zipf 定律针对的是同一种语言内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英文词汇已经因为指向明确(因为很多概念首先来自英文,并且在其他语言还没来得及翻译的时候就已经广泛传播),同时也好念,从而符合最省力原则,在口头交流中被双方接受。


反过来说,如果我和一个非软件行业的人解释我们的工作,我基本不可能用任何英文(当然 bug 这个词例外),因为那时候我很清楚光自己说得爽不行,对方听不懂一问再问更麻烦,不如一开始就用中文。


所以说当我们一群码农在内部交流时不停冒英文,真的只是偷懒,而不是装 B 。

非 IT 行业里,很多情况也类似,很多英文术语会直接对应该领域中某个流程中的特定环节,提高沟通效率。


总之,这些单词就是这个行业的黑话。

另外,传说计算机开发中有两大最困难问题:更新缓存,以及变量命名。英文水平高一些,对于变量命名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不准确或者含糊的名字,不仅会给阅读者(甚至包括起名字的本人)带来歧义,未来还会妨碍新的命名,实际对程序是一种污染。

我们自己遇到过一个实际例子,打卡被命名为 checkin ,当时虽然感觉不是很准,但是将就用了;等到我们策划签到功能时,发现签到的英文就是 check in ,那怎么办,要改的话,不仅后端代码里有,各种对外 API 里也有,意味着所有移动客户端都要改,还要照顾那些不升级的老客户端;可是不改,就要想一个新名字,可这个不准确的新名字一方面用来别扭,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未来同样麻烦。

总体来说,扇贝对工程师的英文水平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扇贝程序中所有文字,实际上是先写成英文,再翻译成中文。虽然一开始有人觉得浪费时间,但是逐渐大家还是接受了,好处是从工单描述,到变量,再到注释,都能尽可能维持一致性。

我们曾经拿托福阅读题给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做过一次测试,工程师的平均成绩和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内容编辑团队是一样的,还有几个满分。
1341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122 条回复
blank4me
2015-12-07 09:15:39 +08:00
你们在这各种争 issue 和 ticket 实际上已经证明了楼主的观点了。
"并非说中文无法表达,而是很多概念在中文有一致的翻译之前就已经得到应用,大家约定俗成的用英文了,这时候用中文翻译反而可能造成沟通不畅。" by @cheka

楼主说的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完全没看不出来贬低中文,只是说一些场景下英文确实更恰当。比如上面那个 by ,我还真不知道中文要写什么替代这个 by 。
iugo
2015-12-07 09:20:04 +08:00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因为: 有些程序上专有专用的英文单词有多种不同的翻译, 为了避免歧义.
holmesabc
2015-12-07 09:22:52 +08:00
估计就是软文一篇, 大家何必。
syyy
2015-12-07 09:24:47 +08:00
我是来看小恐龙阿贡的。
terence4444
2015-12-07 09:28:00 +08:00
这个问题被带偏了,关键是“对谁说”而不是“怎么说”。这么对同事说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系统里就是这么写的,你非要强行翻译成中文说出来,你的同事还要再翻译回去,有时候一词多义的情况下还会降低效率。
如果对不了解的人说,就适当翻译一下,反正他们也不会去看系统。

说实用和说装逼的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下,在这个话题上没有共同语言。
ericshine
2015-12-07 09:34:46 +08:00
有一句话:不是别人装逼,是你自己傻逼。
msg7086
2015-12-07 09:38:26 +08:00
语言主要是用来交流。
顺口说出来的英文不叫装逼。
拗口硬生生夹杂英语或者说得让人听不懂的才叫装逼。

要是说点英语就叫装逼,那我平时找老大闲聊都用日语的叫装啥了。
bobchengbin
2015-12-07 09:39:18 +08:00
@all 程序员装个 13 又有什么呢,不会装 13 的程序员能有多好?
Livisme
2015-12-07 09:40:09 +08:00
我是来看评论的。。。
jeremaihloo
2015-12-07 09:47:12 +08:00
v2 上每每有这种问题都是一番争论,感觉并没有什么意义,怎么开心怎么好

@bobchengbin 我也是这么想的,装 13 应该是人生的乐趣之一
zyAndroid
2015-12-07 09:57:51 +08:00
@crisfun 实际上我司的外语水平非常好,但是,母语水平比外语还要好,哈哈哈
zhicheng
2015-12-07 10:18:15 +08:00
中文在科技界本来就弱,这和语言没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文的 “安全” 可以同时指英文的 "safe"和"secure" 但这两个词放在计算机科学里,是不同的含义。

所以我是尽量鼓励团队使用英文写文档,注释, UI 等。如果你觉得是在装 B ,那你继续这么觉得好了, I dont care.
felinx
2015-12-07 10:21:42 +08:00
Java 、 Python 、 PHP 、 MySQL 、 Redis 、 Github 、 Stackoverflow 、 Quora 、 Google 、 issue 、 defect 、 commit 、 git 、 svn ,程序员不拽英文单词没法工作,程序员不 Google 查英文资料 难获取&学习一手资料,咋进阶呢。贵厂英语水平要求高,我读书是要用贵厂 APP 买四六级保险的人 :) 达不到贵司标准 :(
XianZaiZhuCe
2015-12-07 10:27:14 +08:00
需要解释?一个圈子自然懂
SeanChense
2015-12-07 10:35:51 +08:00
@superman 你这个反讽压根是两回事。
felinx
2015-12-07 10:39:08 +08:00
@kingme 在产品和团队已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扇贝他们有条件高标准要求进入的人才。其实我说的有点废话,好像没有前面的条件难道就不用高要求似的。
mornlight
2015-12-07 10:39:16 +08:00
哪有那么多时间装 B ,通常只是个人的说话习惯罢了,不要想那么多。沟通的目的是让双方清晰地了解到对方想表达什么,效果到了就行,这事也非要弄个好坏标准有啥意思。
knightdf
2015-12-07 10:43:49 +08:00
一是因为大家都会,大家都会的东西能叫装逼吗? 二是确实是这么表达的,因为你说的这些平常我们也是这么用的,没必要替换成中文
MC
2015-12-07 10:45:07 +08:00
这种行为多半不是装逼,更不是英语好。
认识几个单词就是英语好了?中文里夹着几个中文完全能说清楚的英文单词只能说明英文差中文更差,里面很多人单词未必发音能标准,更不要说能流畅说一段话了,更可怕的是,让他们提笔写篇文章,估计很多中文字都写不出。
cyr1l
2015-12-07 10:51:17 +08:00
(转)中英文夹杂着说话是习惯还是装逼?
每月把 Portfolio Analysis 发送给全组。这是正常。
每月把资产组合分析 send 给整个 group 。这是装逼。
感受到差别了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24160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