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ocloud 然而这俩都是收费项目
用 docker 的估计都是业内的,原理和成本大家心里其实都能有个数。云隧道收费这个完全能理解,毕竟做内网穿透也是要消耗你们的带宽资源的,国内带宽本身就贵。但是自有集群上容器的 web shell 还收费,这个真有点费解了,容器不开个 SSH 我甚至没法从你们的面板上接触到里面的环境,这可是我的自有集群啊。。
还有自动构建的功能中,对指定分支的 push 进行自动构建居然也是收费项目。总体来讲,这样的确是少了很多无用构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建个 dev 分支,一个版本结束之后再合并到 master 。但这样的收费划分说实话让人蛋疼,特别是我不想用 tag 你非逼着我打 tag 的情况下。
自动构建的那个测试我到现在都没搞懂,既然 docker 的宗旨是部署在所有地方都是一个样子,为什么测试是用 DaoCloud 的预设环境执行脚本来进行测试。一个构建 LNMP 环境的 docker ,究竟应该怎么写测试文件?
镜像构建失败没收到过微信通知和邮件通知这个都不吐槽了,连事件的 web 回调也收费真的好吗。。
在使用 DaoCloud 的过程中,我先后遇到了自有集群无法部署镜像(点击部署自动跳回本页,第二天修复),镜像无法构建(两小时后修复),自己构建的镜像朝自有集群部署异常(卡在 pull image 然后容器异常,不知道现在好了没),你们的客服团队和运营团队(之前领过你们的书)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好的,但服务本身的稳定性真的很让人失望。
现在我换到
https://quay.io 对 github 的代码进行镜像构建了,除了私有仓库是收费的这点,其他比如对分支的任何 push 进行构建,自定义事件的通知以及 web 回调(这个很有用,团队可以使用 slack 频道广播的 API 支持或者 web 回调进行多人的定向通知,个人结合 139 邮箱也能弄出短信通知功能)都是免费的,镜像的构建速度比 DaoCloud 快了相当多。自有集群的管理与持续集成现在用的是 Tutum ,可以接入 quay 的仓库实现集成,同样支持 slack 的频道通知,并且 web shell 是可以自由使用的,目前体验良好。
迁到他俩之后, DaoCloud 我需要使用并且提示过我收费的功能,至少 9 成已经实现,并且使用至今完全没有出现过稳定性上的问题。
如果你们的管理团队有时间,建议体验一下
quay.io 与 Tutum 的服务。然后,希望吧,能重新思考一下运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