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我提供的免费无密码 WIFI 去下载 P2P

2015-11-30 20:06:35 +08:00
 lty1993

家里一直提供一个没有密码的 WIFI 给邻居或者路人上网用(有做 Traffic Engineering 在 Guest Vlan)。一直运行挺好的,偶尔会有人来上上网。

但是最近开始总有人拿这个免费的 WIFI 去做 P2P ,从 MAC 地址来看是台 Windows PC ,然后是 Intel 的 WIFI 网卡,这个配置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我们学校的同学。这倒是让我很苦恼了,并不怕影响自己上网速度,但是身在北美,怕 DMCA 的传票阿。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 Block 掉这个 MAC 地址,不过仔细想想我开这个 WIFI 的目的,使用我不在使用的闲置带宽去方便邻居和路人,只是下载 P2P 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法律风险。

后来想了想,北美这边常用网站都差不多支持 IPv6 ,我自己也有不少 IPv6 地址,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这些 IPv6 的 Whois 里写上这段的用途是公共 WIFI ,而且 IP 的 ABUSE 邮箱也在我自己手里,就把免费的 WIFI 部署成了 IPv6 Only 的网络了。

目前运行了 2 天,感觉流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我自己也拿各种设备连接上去没事感受下 IPv6 的部署力度, Google 全系列服务包括 YouTube 都没啥问题,然后 Apple 的服务全军覆没。 Amazon 、 Twitter 不行,然后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可以。

话说你们会在家里开个没密码 WIFI 来方便邻居和路人么?如果遇到有人 P2P 你们一般怎么办?

823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宽带症候群
72 条回复
caliy
2015-12-01 09:52:41 +08:00
我家用的网件路由,自带一个访客网络,平时门口一堆不认识的人等车,基本=免费保安
bk201
2015-12-01 09:59:21 +08:00
开放 wifi 我都不敢连。那么都连开放 wifi 的也是胆子大。
Andy1999
2015-12-01 10:03:50 +08:00
@c742435 对等
nonoroazoro
2015-12-01 10:13:38 +08:00
不会,我私人的网络是不会允许任何外人未经授权进入的。否则我不是傻吗?这跟分享不分享没又关系,安全都不能保证,谈何分享。
luanluan
2015-12-01 10:23:18 +08:00
@halczy 有搭建教程么?
halczy
2015-12-01 10:54:47 +08:00
halczy
2015-12-01 11:07:36 +08:00
@xbb7766
@msg7086
晕,你们新闻就读了第一行就不读了吗?分享 Wi-Fi 那个人根本没事。 FBI 调查几天之后发现找错人,最后是他邻居(使用公开 Wi - Fi 来下儿童色情)被抓了。

关于公开 Wi - Fi 一些误区(美国):
https://www.eff.org/deeplinks/2011/08/open-wifi-and-copyright-liability-setting-record
https://openwireless.org/myths-legal
c742435
2015-12-01 11:46:32 +08:00
@Andy1999 多钱
msg7086
2015-12-01 11:54:23 +08:00
@halczy 被特警摁在地上然后带去喝了几天茶不叫做「根本没事」。
不要以为我们只读了第一行没把文章读完。
你说的没错,美国的法律保护可以让你在起诉的时候免于处罚,或者在周密调查发现事情真相后无罪释放。
那么问题是,你真的愿意冒这个险去做这件事吗?
把你扔进看守所里,把你家里的电脑手机平板设备各种光盘移动硬盘全部收走,然后整个翻看一遍,调查个几天以后才发现原来你不是他们要抓的人,然后再把你放出来,然后你旷课翘班要准备怎么破?

再然后,运气好出事的人是你邻居,至少可以抓住。如果对方只是串门的客人,或者租房的人前几天搬走了,你找谁说理去。

还是这个问题,愿意冒险吗?
halczy
2015-12-01 12:30:04 +08:00
@msg7086 近几年几个 DMCA 的案例,法院都判不能单凭 IP 地址定罪,需要更多证据(硬盘恢复相关文件)才能入罪。不要把少数案件当作常态,媒体只会报道特殊案例。就这扶老人那些一样,大多数时候都没事,你认为媒体会去报道吗?大多数时候警察上门,一般公开网络搜集好证据就走了。加密的网络被人泄露密码后拿去干坏事更说不清,虽然最后也应该没事。人活着就有风险。
xbb7766
2015-12-01 14:01:35 +08:00
@halczy 当然知道。 but ,被叫去喝咖啡照台灯怪蜀黍围着你审讯神马的,不好玩吧?你说得没错,是个案。不过这个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像掉飞机,的确概率低,但遇上就是 100%。

做好事的办法很多志愿者、义工、扶普通的老奶奶等,共享 wifi 的风险我还是觉得偏大。

美国的话可能被用来下盗版和儿童色情会比较惨;
换成天朝,如果 wifi 被用来发了某些圣上很不喜欢的东西……
halczy
2015-12-01 14:30:16 +08:00
@xbb7766 共享 Wi-Fi 是存在风险, 承受不了风险当然不要分享是好. 但是我认为很多风险都是被夸大了. 首先滥用公共 Wi-Fi 的人是极少数, 我开了两年多的公共 Wi-Fi 都没有人滥用过, 最多就是有时有人跑迅雷. 但是国内 DMCA 管不着, 所以无所谓. 加上实际上国内警察哪有这么得空. 连 SS 作者也只是被谈话, 也没见被照台灯地审讯.
sobigfish
2015-12-01 14:34:08 +08:00
就算提供 Wi-Fi 的无罪,但协助调查谈话啊 诉讼啊也会让 lz 烦死的-。-
上面几楼还没说极端的
被恐怖分子利用了怎么办?
USA PATRIOT Act 只是美剧里说说而已么?
29EtwXn6t5wgM3fD
2015-12-01 14:45:37 +08:00
@Orzpls 不一定啊,我们校园电信宽带上下行是对等的。估计上行也卖不出去
xbb7766
2015-12-01 14:49:53 +08:00
@halczy
嗯,每个人对风险的接受幅度不同吧。也许我和 @msg7086 属于比较谨慎型的吧。

唠叨个不太相关的亲身经历, n 多年前念书的时候,我在自己电脑上搭配动态域名解析(那是个 80 端口还开放的美好年代)弄了个略中二的个人网站,还有个很简单的 asp 写的留言板,没有过滤、防垃圾什么的功能。
然后某天, ISP 来电话说 cop 跟他们联系,说我的宽带上发布了很“那个”的东西,不删掉就要断网——询问了详细后,我想就是这中二网站了,一看留言板,果不其然!删了后 ISP 也没再来骚扰我了。至于具体内容,呵呵,就是经常在某些垃圾邮件上会看到的东西,这类多数人看来会觉得是 SPAM 的东西。我反正当时觉得大跌眼镜,这种类似于 SPAM 的都能让 ISP 这样。

说完了 ╮(╯_╰)╭
dndx
2015-12-01 16:26:11 +08:00
请问 LZ 在家里是怎么做接入的?直接 dark fiber 接到了 peering facility ?要是的话那实在是太屌了。

IPv6 还可以理解, V4 的话貌似没什么 broker 服务可以帮 announce prefix ,就算可以估计那带宽延迟也是感人。目测一般的家庭 cable 公司根本没有这种服务。
lty1993
2015-12-01 16:49:32 +08:00
@dndx 之前是准备 Dark Fiber 的,可惜租的 Apartment 不给乱施工。

现在家里跑的 6in4 ,和 HE 做的 v6 Only Transit 。家里跑个 v6 Full Table BGP 也挺好玩的。
msg7086
2015-12-01 16:50:44 +08:00
@halczy 国内当然不怕了…
dndx
2015-12-01 17:15:26 +08:00
@lty1993 所以 v4 跑的还是 cable 的 network ?怪不得这么怕 P2P ,运营商见到 DMCA 肯定来爆菊了。

我在我们学校参与设计了 DMCA 的处理系统,不过大多数 DMCA Notice 的时间戳都很不靠谱,到路由器的 nat log 里也查不到,或者查到了也不能确定 (正常 6W 多台 NAT client ) -_- ,这种情况直接给 sender 自动回复要求提供更多信息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忽略了然后不了了之。

我们学校有 native 双栈但是这么长时间从来没见过 IPv6 的 DMCA Notice ,感觉这帮版权代理商的系统还没这么高级,不懂 IPv6 。其实我可以说发来也没用吗,学校 v6 跑的 SLAAC 根本连个日志都没有,查也查不到。 -_-
DreaMQ
2015-12-01 17:24:49 +08:00
其实可以只开放 80 443 等端口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24010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