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愿意听一个95年小孩的诉说并解答困惑么?

2011-11-16 23:32:04 +08:00
 lentrody
如题,95年生,刚过16岁生日的小屁孩一个。农村户口,父母在郑州卖早点,加工豆腐,处于社会中下层。
初三起变得叛逆,讨厌应试教育,上高中(10年)后更加不能忍受集中营般的环境,再加上当时沉迷手机网游,在学校闹腾了一阵就退了学,总共在高中呆了不到半学期。在家呆了半个月,也厌恶了网游,最后父母决定让我去上技校学电脑。呆了一年,由于年龄不到所以期间实习(也就是打工赚学费)不能参加,于是现在赋闲在家。
09年也就是初二开始正式接触计算机,也第一次进网吧。此前一直以好孩子自居,拒绝一切网络相关事物。然后开始逐步一点点了解网络,去网吧,不玩游戏也玩得不亦乐乎;用手机上网,小小的MTK平台也让我沉迷不已。后来由于学校的压力和叛逆心理(或者说中二病?)越来越自暴自弃,沉迷无聊的手机网游。去年12月退学上了技校后就感觉像被放飞了,整天呆在机房,装windows、linux,玩各种软件,抱着一大堆电脑杂志(其实从高中就开始买),囫囵吞枣似的吸取各种知识、技巧,春节买了块500G移动硬盘后就不停往里塞东西,今年五月家人又陪我买了电脑(不过到9月才办好宽带,城中村线路紧张……)。现在只能说还处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程度,不过还算比大部分学了一年技校就去卖电脑修电脑的知识面广些(由于在技校只顾着自己折腾了,一些专业技巧如路由交换配置基本不会)。
学的多了未知面就多了,现在对程序一窍不通,不敢接触代码,觉得自己数学物理知识的程度不够。我明白不学会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是没法靠计算机生存的,一直都在自学数学,物理英语之类的也有计划。只是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该如何学习,如何能尽快获得一技之长;同时也在质疑我走的这条路到底行不行的通,或许从高中退学时就注定了我走错了路,早日回炉重造才是正路?还有我的家庭条件能给我多长时间,边做些计算机相关活计(去电脑城装机,跑腿送货什么的)边学习技术也是条道?

PS:说一下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吧,从小一直都是爱好技术;第一次在搜索引擎里输的是“tianyingzhanshi”(当时还不会用输入法),不过最近补了些旧番发现自己并不爱好动漫,现在基本只是关注同人音乐绘画;另外,ID源自low entropy body。
1241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中二病
105 条回复
Pandroid
2011-11-17 14:36:29 +08:00
你要明确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可以看看什么样的工作是符合你兴趣的,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你可以看各种招聘的要求。还有,一定要有热情,热情啊有木有。我现在学android,完全是靠残存的热情支撑过来,学习之路是枯燥乏味的。至于编程方面的学习,自学确实比较吃力,可以的话去系统地学一下,有个入门,之后自学也会相对轻松点。数理化跟编程没关系,不过英语么最好学好点,不然看不懂文档。都是在学习,与LZ一起加油!用碇真嗣的台词:不能逃避!!!!
PS:我看天鹰战士的时候大概是五、六年级吧。超爱EVA
lenia
2011-11-17 14:57:50 +08:00
人干一件事很重要的是有人赞赏,非兴趣。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人与人在一起才显得生机,而互联网只是联系人与人的tool。人干什么要有想法,要有益处,要对别人有热情。
混了这么多年,也务过虚,也弄过实,莫如与人进步,与人激情,与人谈笑风生。
sunli0906
2011-11-17 15:11:03 +08:00
lz会很辛苦,还是先混个文凭吧,可以一遍上学一边学自己的东西
lentrody
2011-11-17 15:47:01 +08:00
@kevineves 我对学校感兴趣的是知识,讨厌的是一切为高考的“文化氛围”。让我还在考虑高中的是能上大学,大学里可以自由学习,还有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或许还有真正的朋友(我没几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
即使上高中我也不可能真正投入为高考的学习(一想起为了那些分数没日没夜的做题背书就恶心,),只能靠对知识的兴趣应付(还有几门不那么感兴趣或者说讨厌的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但不能考上一所合适的大学高中就算白上了,三年时间也就浪费了,风险更大。
另外在学校我也是习惯自己看书学习,老师只是监督和检查者。
kevineves
2011-11-17 17:26:55 +08:00
@lentrody 不如把读大学当做你的目标,当前先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呢?
我们都很鄙视应试教育,但是当前社会现状就是这样... 当没有机会或能力改变现状的时候,坦然接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其实我只是觉得,太年轻接触社会不大好... 个人意见啊 :P
就像@Olivia说的,学校是更纯粹的地方,年少时和单纯的同学过些单纯的校园生活多好。
args
2011-11-17 19:38:37 +08:00
99%的软件无关数学,至于物理就更少了。
wtl
2011-11-17 20:19:12 +08:00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王,对数学无用论不敢苟同......
anythink
2011-11-17 21:03:05 +08:00
太....... 随性了吧。。
gastlygem
2011-11-18 14:45:59 +08:00
同意 @wtl

数学是我最后悔没学好的一门课。
kutata
2011-11-18 14:53:17 +08:00
新世纪福音战士?
peterlu
2011-11-18 15:15:35 +08:00
看来不同的年代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困惑。
楼主,我和你的经历很像。我17岁高二休学,那是02年。后来也没有再继续读书。
现在混的还算凑合吧。
我觉得你先要思考的是一件事,你到底想追求的是什么?
然后,你就可以根据你自己要追求的事情去做一个计划。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学习是必须要保持的。
祝你好运!
tuoxie007
2011-11-20 13:46:25 +08:00
@caomu 不是,王平好歹也是大学毕业
Livid
2011-11-20 14:44:25 +08:00
1. 首先,你要健康地好好活着。多运动,比如篮球或者游泳,然后充分满足因运动而带来的好食欲。作为一个 95 后的男孩,你应该让自己长到至少 1 米 8。

2. 找到一件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然后多花时间试着把这件事情研究透。中途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想着用自己的爱好去换钱。等你成为你自己爱好的那件事情方面的专家时,你自然会赚到很多钱。

3. 偶尔或者经常思考一下,你自己正在热衷的事情,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
caomu
2011-11-20 15:41:11 +08:00
1米8。。。

杯具了。。
AntiGameZ
2011-11-20 16:08:35 +08:00
看你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根据你描述的),我不知道你认为自己“非技术”方面存不存在什么短板。不是有偏见,但是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审视一下自己。

是否做一个程序员,是否有天赋有一个程序员都是后话。在你这个年龄,不可缺少对于自己人格塑造的重视。
lentrody
2011-11-20 17:41:24 +08:00
@Livid 1.一直没量过,不过家人目测1米7以上了,不经常运动(天生瘦弱),倒是经常骑车去图书馆(南四环到省图书馆 http://g.co/maps/f8gv2 );
2.我自己讨厌向钱看,家不富裕但也没可抱怨的,只是想早点独立;
3.思考意义什么的我是已经感觉乏味了,好好活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够了,至于意义就让别人纠结去吧。
@AntiGameZ 孤僻、孤独、寂寞、倾心网络……中二患者如何审视自己才算客观呢?主动塑造人格和让时间打磨有区别么
liuhang0077
2011-11-20 17:44:56 +08:00
我觉得一般的编程不需要物理化学,高数还是要一些的,最主要是逻辑能力强..
reducm
2011-11-20 18:34:04 +08:00
一直喜爱计算机,大专计算机专业,可是感觉老师太垃圾,一问三不知(毕业答辩问你的作品是用面向对象是面向过程方式开发……),自己也心散,玩游戏浪费了不少时间,毕业后做一苦逼网站编辑,但心里一直还是喜爱着计算机程序,终下定决心辞职从头学起,一路java php ruby坚持下来,不敢说自己学得多好,但清楚知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也很享受各种学习过程,楼主还年轻,就算再老多二十岁,只要有心去做,什么时候都不迟
qiaoka
2011-11-20 18:35:18 +08:00
你问这个问题,基本80%以上的人是鼓励你继续回到学校就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职员,那么就回去。

然后不管怎样
请做你自己想做的。
然后坚持。
yqjun
2011-11-20 19:07:40 +08:00
羡慕lz,你比同年人牛多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只会死读书、玩玩游戏、打打球、也就一个普通青年……

学编程吧,沉醉在code的世界里面,你的前途无量啊。我身边的人(大学)很少这么早接触电脑,你真幸福。起点比人早、到时肯定比人牛!

but我还是建议你回学校,不为别的,就为不要有个残缺的年轻生活……如果可以,考个二本,和同年人一起学习,你就会发现,你比身边的普通人牛多了。而且在学校可以认识更多人,建立一个巨大关系网……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2157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