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邏輯:縮寫是大勢所趨=>任何縮寫都是好的。
當我們選擇一個新詞、創造語言中原本沒有的概念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個詞的組成部分是否本身具有想要表達的含義,然後是儘量避免由於過於常用而導致歧義和混淆,最後是靈活性。
H5 這一縮寫,以上哪一條都不符合。
簡單的代價是什麼?是每次都要根據上下文從海量可能性中手動選擇合適的意向。
人腦不是爲上下文特化的,人腦擅長的是看到詞彙直接反應意思,逐級上傳,最終理解整段文意,如果低級詞彙的含義要到最後一層才能確定,那得回溯多少次?
即便語言總的來說有從屈折語到分析語的演化趨勢(準確地說是屈折變化的減少,更多依靠臨近的上下文判斷含義),大躍進式的人爲推動也照樣是拔苗助長。
況且判斷 C4 是炸藥還是神馬 CSS4 需要的上下文已經遠超最分析語的語言的使用者的理解範疇了。
我們討厭這種用法,就是因爲它總讓我們覺得「這是什麼鬼」。
至於嚴謹的問題,至於 H5 在一般語境下是否等同於 HTML5 則無關緊要。
當然水是絕對不可能等價於氫氧化物的。
氫氧化物多了,H2O, H2O2, NaOH, NH3·H2O... 參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6%B0%A2%E6%B0%A7%E5%8C%96%E7%89%A9也就是說從水到氫氧化物的變化是從嚴謹到不嚴謹的變化,從正常到逗比的變化;從 H5 到 HTML5 的變化是從什麼鬼到正常的變化。
況且又是神邏輯:水變成氫氧化物 在非專業人士眼中更專業 => 更專業一定是在非專業人士眼中更專業。
總之,已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