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op 在我所知道的信息里,基督信仰从原始宗教里剥离,从旧约起步,在同希腊文明的碰撞中融合出自己的逻辑,在和罗马帝国的多神教环境中冲突而成长,借助于皇帝的力量成为国教,然后慢慢演化为世俗权力,直到古登堡的印刷术将其解放,借助路德等人之力重新变为一种心灵信仰,逐步实现政教分离,然后直到现在,其中,有半数的美国民众是基督徒,并且相信地球和世界被创生于六千年以前。所以我想,我无法达成和你一模一样的理解,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使得我们的思想共存——共同生存和繁衍。相较之下,极端伊斯兰教则像是中世纪的基督教,让人忧心忡忡。
在我的世界观里,所有除了实在本身的知识,都是世界观(我知道这句话听上去就像是镜子里的镜子)。这就包括所有神学和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哲学家长期以来都以为哲学是知识里的皇冠和明珠,这置原始宗教信仰于何地。哲学家总觉得自己先为科学打下轮廓,然后再由科学家去发现他们所预测的概念,比如原子。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看一下就知道,总是实在的知识——比如科学在先,然后人们基于这些实在的知识试图解释这些知识(如同我在楼顶提到的此文),试图以这些知识给予世界适度的回馈以图生存,于是就诞生了整套信念系统(如你所说),而信仰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和人生级别的信念,是最为复杂的反射产物,一旦确定,几乎终身不渝。举例而言,希腊哲学先贤们其实是基于一系列的实在发现,比如相对运动,比如东西南北,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人有生死存亡,比如水利技术锻造技术和各种技术发现,然后基于所有这些技术发现,再加上形式逻辑这种技术,然后才发展出哲学——一种很特别的世界观。对于我来说,哲学和神学——或者宗教信仰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如前所述,对于所知的所有信息加在一起,然后得出的一个复杂结论,而一旦结论完成,思考也就停止了,开放之心也就封闭了。
对于圣经,我的理解是,它有很多有趣的隐喻。比如,在出埃及的时候,灾祸四起,似乎是描述当时的一场火山大爆发,导致沼泽溢出毒气,导致遮天蔽日的乌云,导致铁化合物渗入水,染红了海水,地震导致了地壳变化,导致了海啸——在海啸之前,海水会退下,露出海床;比如诺亚方舟,似乎描述的是小冰河期结束的时候,海平面上涨,湮没了原有的家园,只有极少的人勉强活了下来,迁移到高处重新开始生活;比如伊甸园,似乎描述的是在农业文明开始以前,人们的围猎采集生涯,四处都是干果,而非洲大陆在那时四季如春,不知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