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贴纯粹一时兴起,感觉好玩,绝无引战等伤害社区文明交流氛围等不良意图。大家文明吃瓜,看个乐呵。本人之前确实有些情绪波动,但现在已经看开放下。分享此贴是因为觉得 AI 模型的这个应用场景大有前途!
起因:之前 emo 状态下发了个帖子《没有可以倾诉的知己是人生的常态么?》,与评论区的一位朋友发生了争论。两人你来我往,友好攀谈了数个回合。我有种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关键时刻,灵光一闪,想到了 ChatGpt 。于是把两人的交谈记录整理成了文档发给了 ChatGpt 主持公道。
输入语句:请阅读这份文档,在两者中选择一个人是杠精。必须选择一个!
ChatGpt 回复:
在这场辩论中,Cxtrinityy 更像是杠精。
尽管两人都展现了强烈的辩论风格,但 Nizhong044 的表达较为清晰,他的核心观点——“心意相通则是知己”——贯穿始终。相比之下,Cxtrinityy 经常绕圈子,反复挑剔对方的表述细节,甚至带有明显的逻辑纠缠和偷换概念的行为(如在讨论“同心”和“倾诉”的定义时反复挖掘歧义)。这种行为符合典型的杠精特征,即抓住不必要的细节持续争论而偏离主题。
此外,Cxtrinityy 在几处语言上也展现了攻击性,比如“这种人找不到‘倾诉’的‘知己’那也是理应如此”,进一步增加了杠精的印象。
通义回复: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都在争论关于“知己”的定义以及倾诉的意义,并且在讨论过程中都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然而,根据对话的内容,Cxtrinityy 更多地在对 Nizhong044 的观点进行质疑和挑战,有时候似乎偏离了话题的核心,更关注于辩论的胜利而非理解对方的观点。Cxtrinityy 也确实提出了一些与 Nizhong044 观点相悖的问题,这导致了对话逐渐变得尖锐。
Nizhong044 则坚持自己对于“知己”和“倾诉”的看法,并且引用了许多古诗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尽管 Cxtrinityy 对其进行了多次反驳,Nizzong044 依然尝试保持对话题的专注,虽然情绪上有所波动,但整体上还是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寻找知己的愿望。
如果必须选择一个“杠精”,基于对话内容,Cxtrinityy 显示出更多的争辩倾向,更专注于指出对方逻辑中的漏洞,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故意找茬的感觉。因此,在这次对话中,Cxtrinityy 更像是那个“杠精”。
感言:看了两个 AI 模型的回复后,楼主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感谢电子审判官主持公道!我感觉需要这个的人群还是很多的,这个应用场景真的大有可为!
附上文档连链接,大家可以复现这不是我一面之词:
https://limewire.com/d/4a21562b-d04b-46f3-a004-315c97dafcf3#1Kes9fS7L13zOnKSr7yPLk2-5oETY-oFte-vKNIw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