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被裁大头兵职业感想(二)

27 天前
 cloudzhou
继上文: https://v2ex.com/t/1101570 ,加了对具体公司的感想

人物画像:
小镇做题家(其实小学的时候,镇都称不上,村里),数理化有一定兴趣
高考失落,郁郁寡欢,流浪生活多个城市(潮汕-北京-杭州-常熟-无锡-上海-广州),小人物的奋斗一生

技术栈:
最开始自己兴趣学习 Perl 语言,参加过好几届 Perl 中国大会,工作了学习 Java
又学了 Python ,再到 Golang ,又因为工作回归 Java
对中间件等比较感兴趣,但兴趣过于宽泛,也不是一个好事情

空中网:
作为 sp 的王者,曾经还刷新了最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记录
作为职业菜鸟,那段时间几乎处于憨憨的状态,让我干啥干啥,每天去公司先看看技术文档,各种架构设计(这里很感谢 冯大辉 DBA notes )
用的是 Java/JSP ,接手了一个之前外包的 NBA 竞猜游戏,几乎都是用 PL/SQL 实现业务逻辑(银行、通信等还在用),硬啃下来
我的 leader 还是 “清华夜话”(知道这个起码 80 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00397 其中男学生之一
那个时间,对于工作没太多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改造了内部一个比较核心的 db/cache ,用了类似 suffix array 算法
但生活可丰富了:
户外,犹记得北京门头沟苹果园站,周末乌泱乌泱的户外人群,难度 1.0/1.5 ,密云、延庆...
轮滑,夏天旱滑,冬天滑冰;跑步,沿着学院路,可以跑完 林大-地大-农大-北语-清华北大-北邮-北航 一条线;骑行,等等等
7-8 年之后,才发现这家工资卡,里面存了 3w 多,是每个月定存 2k5 一点点积累起来,我自己都忘了的一笔“巨款”
怀念的,是那个加班之后风风火火骑车回家的少年
在离开之前,带父母北京旅游一趟,是我一生最为难得的一段记忆
北京,十余年没去了,我很想念

阿里巴巴:
在 blog 的时代,我就是看到阿里巴巴 leader 的博客有招聘,向着邮箱投递一份简历,人生的改变就这么简单开始了
包来回机票,一天五面,从早面到晚,还记得一个发散问题:如何推断出,一个城市一天能卖出多少把吉他?
阿里巴巴那个时代,真的是求贤若渴,即使当时很多同事,现在看起来都算是常人稍上而已
进去之后,真是见识了市面,其实即使到今天的 https://alibaba.github.io/p3c/(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也和之前没太大改变
对我来说,真实体会到了 模块、解耦、接口、正交性,对我的编程初期,影响很大
那时候,dubbo 贡献者之一鼎爷,fastjson/druid 作者温少,小认识,阿里桌球、象棋常客,还有亦师亦友的章显洲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14538/
因为不拘一格,所以各种人才都有,辍学、肄业的,半路出家的,带有一些江湖气息
后来人才规则越来越高了,球场上喊 defend 、defend...不知所云,原来是一帮海外留学的人在喊“防守“
阿里期间几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1. 实习生和园区阿姨吵架,推了一把,开除。内网忿忿不平,因为确实这个阿姨态度很差,惋惜实习生
2. 引入 bug ,但是有意隐瞒,高压线,开除。犯错可以,说谎不行,以致到后期看到其他很多职场从上往下的掩盖事故,让我目瞪口呆
3. 大项目阶段成功,刚好下着大雪,在园区蒙古巨人雕像下,躺下仰面看天,手脚滑雪,幼儿一般,内心无比快乐
评价:我对阿里巴巴,评价是很正面的,即便是现在被妖魔化了,这里不想讨论太多政治的事情

创业:
后续几个阿里人,投身当时很热的 b2c ,技术员创业,又没有很好的产品/市场 sense 的话,失败几乎必然的
花了大半年,各有分工,我搞了发布系统,就是能在几个物理/虚拟机器上,点发布 xxx 应用,以及自动部署,还有日志汇集+搜索功能(技术人员,就是这么的喜欢发明轮子)
后面的 docker/k8s ,elk 一看,颇有殊途同归的感悟
中间还做了一些副业,git 代码托管的创业,小打小闹,自我安慰
但是收到经纬创投风投的邮件咨询,让我小骄傲了一段时间
总之,不推荐大部分人去创业,创业是很需要天赋,并且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评价:从世俗收益来说,肯定是亏的了,但是认识了一帮一生的好友,即便是千里之外,沟通有丝毫没有障碍,回想起友人都很温暖

乐鑫:
因为一个技术讲座认识了乐鑫老板,刚好就是创业失败了,就进去做 IOT 的云端,乐鑫的云,早期就是我开发的
乐鑫是国内少见的,正向自主开发的芯片,我对芯片不熟悉,就不好评价
但是乐鑫老板,绝对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作为老板少见的技术流,有一股精英范,对人要求很高,也很严格,我非常的佩服
乐鑫现在已经股价新高,否则我一定推荐大家考虑考虑 :-)
评价:技术流公司,很可能未来芯片大厂

Pingxx:
我最终意识到,乐鑫是一家芯片公司,对于云的投入很有限的,不是主营
刚好学习了 Golang ,就是附近的 Pingxx ,一家支付交易公司
很自由,可以尝试各种技术方案,以及解决一些中间件问题
我记得最深刻,为了减少问题,交易系统每周有个发布日,深夜通宵发布,大家熬的很辛苦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细腻/可控的灰度发布,甚至能观察一天?
我就搞了一个基于大版本号+应用小版本的概念,控制访问流,说起来,甚至可以粒度控制到方法本身(对,基于方法发布,而不是应用)
最终大家不需要熬夜了
评价:非常感谢这家公司,自由的环境让我验证了好几个技术想法

当前:
也许个性使然,我对世界差评比较少,以上的公司,我都心存感激,大部分的时间,都有一种,愧对我的收入的感觉(哈哈哈)
但是当前这家公司,是我评价比较差的,留着以后再说:-)

现状:
休息+带娃,骶髂关节有些疼痛,躺平修养
boss 开放了,可以想象,响应者寥寥可数,保持积极,且看看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695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58 条回复
cloudzhou
27 天前
@yangyaofei 这个问题在于,真实世界不会有人关注你代码真的写的好不好,只看人效,这是一个短期利益 vs 长期利益的过程,而大部分公司,只会关注短期利益
yangyaofei
27 天前
@cloudzhou #21 是的, 毕竟很多项目就是一锤子买卖. 复用更是很难的事情. 有时候看开源源码和给他们提 PR, 挺羡慕他们的代码要求和质量的.
jciba5n4y6u
27 天前
以前听过一个说法,其实混成老炮也是不得已,否则谁一大把年纪还和小年轻一起赤膊上阵啊,毕竟体力、脑力都会衰退的。错过了机会,或者天生就不愿意当大哥就只有在人群中当大佬了。

据说理想的状态是:20-30 靠体力加班,30-40 拼脑力解决难题,40 以上开宗立派带一群小弟凭人脉罩着小弟们一起活

OP 感觉缺领路人,格局没打开。或者你选的路在天朝不通,你欣赏乐鑫的老板,就能看出你的倾向性。

看过太多的技术流在现实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比如那个刚刚跳楼的搞无人机的专家,举报鸿毛药酒的医生。。。

魏晋时期的隐士,可能他们也都是经历了社会的毒打以后才开始修仙嗑药的吧。自己的路,自己走,其他人没资格评判
RyuZheng
27 天前
低调大佬;从阿里出来,但是行文完全没有阿里八股文的那种味道,确实大佬。
VchentozV
27 天前
@cloudzhou 同感. 当初就是因为之前受到的商业训练, 然后审视我的工作, 就觉得之前在某个圈子做的事情从技术上太 low 了(当然当时出于情商我没讲出来), 从业务上讲, 不是 money maker, 然后果断想转型, 结果没有转成, 各种原因不表.
VchentozV
27 天前
@cloudzhou 同意, 短平快.
w7938940
27 天前
@jciba5n4y6u 我有个问题,怎么知道格局有没有打开,自己的或别人的
foxio2
27 天前
真是行业好。跳来跳去都是浪潮之巅的公司。行业周期属性弱。选对行业已经超过 90%的人了。
foxio2
27 天前
乐鑫这公司怎么样??老板事情人要求很高?有没有马斯克那么高??这公司业绩很好。看来每一步老板都走的很对,踩的也很准。 还在爆发前夜吧?
me1onsoda
27 天前
也算是经历了简中的浪潮之巅
mazyi
27 天前
大佬这还没有财富自由吗?
cloudzhou
27 天前
@foxio2 乐鑫挺有意思,现在要求估计很高了吧
@mazyi 远远没,请看我上一片
foxio2
27 天前
@cloudzhou 他把芯片卖给涂鸦。涂鸦是不是搞云的?反正乐鑫是实打实的科创黑马。
chuck1in
27 天前
后端确实比前端感知要晚,前端和客户端早就感知到互联网的冬天了。
mazyi
27 天前
@cloudzhou 上一篇真的很有价值,感谢,也祝大佬找到新的方向
zhangsimon
27 天前
LZ 哪一年开始进入职场的啊
15342
27 天前
感谢分享, 大佬请教一下 “一个基于大版本号+应用小版本的概念,控制访问流,说起来,甚至可以粒度控制到方法本身” 是怎么做的?
CC11001100
27 天前
PingPong 为啥要打码
cloudzhou
26 天前
@15342 在请求入口持续传递一个大版本号(比如通过 http header ,或者 rpc 的 req context )
假设有 a/b/c/d 四个应用,这次发布 a(v1.1.0) / b(v1.2.0),之前都是 v1.0.0 版本
定义大版本号 1.1.0 访问,a: v1.1.0 b: v1.2.0 c: 1.0.0 d: 1.0.0
定义大版本号 1.0.0 访问,a: v1.0.0 b: v1.0.0 c: 1.0.0 d: 1.0.0
相互之间不会交叉访问,形成逻辑上独立的访问集群
那么,就可以从入口开始慢慢放量,把大版本号 v1.0.0 慢慢发布到 v1.1.0

基于方法其实同理,只是服务注册中心,变成了方法注册中心 :-)


@CC11001100 是 ping++,习惯 pingxx
no13bus
26 天前
记得好多年之前,可能是 15 年,刚注册 V2EX 的时候,那时候还没转行。就见过你的头像,记得当时你在创建一个 git 托管项目,在 V2EX 做过宣传。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110291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