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雷击真的能打坏电脑!

284 天前
 kgcHQbTYyvcz2w3j

坐标广东,今天大暴雨加打雷, 窗户边一道白光加巨响。 顿时跳闸,重新开闸的时候发现服务都连不上了

一番排查下来,一个 8 口交换机阵亡; pve 主机的网卡不亮了, 目测主板没坏,具体得等新网卡回来

那么问题来了,坏的那个 8 口交换机当时还接满电脑的,但这些电脑的网卡都正常。pve 网卡是主路由直接连网线的

是不是意味着遇到这种情况交换机还能在前面挡一挡?

小时候每遇到这种天气我爸都要求不许看电视,哪怕直到今天我爸依旧习惯要求我雷雨天不要玩手机看电视,我还觉得我爸挺古板的。 以前小时候看电视需要在顶楼支个天线收信号,雷雨天怕打雷无可厚非。 但现在都光纤入户了,怎么可能还会被雷击到? 可笑可笑。

直到今天才明白,🤡竟是我自己

824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硬件
55 条回复
JuSH
284 天前
小时候家里的老黑白电视就是因为雷击损坏了
上周日本地晚上突降雷暴雨,朋友公司的台式机电源全军覆没。
Rinndy
284 天前
交换机是 poe 的?
MrTLJH
284 天前
电脑 打印机 路由器 交换机 都被打坏过
frankilla
284 天前
以前的网件路由器退役就是因为打雷。
ChristianSwift
284 天前
害怕,不知道今年杭州会不会这样,真整个雷暴出来只能把馈线拔下来丢窗外了
slack
284 天前
这就是浪涌保护器的重要性
luks
284 天前
小时候电脑关机但插着插座给我电源劈坏了
Dogtler
284 天前
第一块 h61 的主板网卡 还有前不久因为打雷停电报废的 nas 机械硬盘。总的来说,家里还是要备个 ups 。
Aixtuz
284 天前
多级 SPD ,可以的话入户线路穿金属管埋地。

“以前小时候看电视需要在顶楼支个天线收信号,雷雨天怕打雷无可厚非。 但现在都光纤入户了,怎么可能还会被雷击到? 可笑可笑。”
----
这个其实不可笑,不是只有击中才形成浪涌的。

正负电荷感应也会相互吸引,云层带正电的话,离云近的线路上负电荷集中,等云层的正电和别的云层中和了,线路这集中的负电荷会怎么样呢?

类比理解的话,想想月亮要是突然消失了,潮汐会什么样。
Travers
284 天前
多花点钱买个防浪涌的,甚至一步到位上 UPS
Aixtuz
284 天前
对了,SPD 也是有耐压和残压的,能第一级直接抗住雷击的,残压一般还很高,依然不是弱电设备能抗住的,所以追求安全的话,得根据残压多来几级达到保护效果。
phrack
284 天前
防浪涌插排,我家里全换成这种了,反正也不贵
wolfan
284 天前
机房不应该是有多重的防电设施吗。
Aixtuz
284 天前
买防浪涌插排也得看好耐压和残压,耐压低了它可能扛不住,耐压高了残压也高或许还高于弱电承受能力。

我记得有些省份的建筑物竣工验收不是有要求么,建筑物的线路入户处装耐压高的,自己房间入户处再装个耐压稍低的,甚至弱电设备再来个带防护的插排,多级防护确保安全。
orzorzorzorz
284 天前
我一笔记本,闪电打坏了右边的 usb 口,左边的反而没事,就很神奇。
Aixtuz
284 天前
既然说到安全问题了,再补充几点:
- 楼顶的避雷针、避雷带之类的接闪器,是需要接地泄流的。一般是拿柱筋当引下线焊接到一起泄流到地网,但是吧,草台班子你懂得,有的人不负责只是随便焊一段钢筋埋女儿墙里装样子。
- 用柱筋当引下线的话,我记得是说顶三层以下可以视为已经平均泄流了,顶三层雷雨天还是不要贴着柱筋站更稳妥。
- 记得以前工作跟这个有关的那两年,在南方山区多的城市,年年出事死人的多数都是雷雨天去野外、去田里的情况,恶劣天气少去野外吧,再急也别抢这点时间了。
lifi
284 天前
上次打落地雷的时候我的显示器闪了一秒又恢复了,我关机都没这么快😂还算运气好差点寄了
GOliberation
284 天前
我居然给这两个大哥的修理视频都看完啦 哈哈 虽然不太懂这些集成电路电压测试什么的
但就是感觉看着很爽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
Torpedo
284 天前
之前有次我妈说打雷把我家一个插座和电脑都烧了,然后联系供电局,这种还有保险可以赔付
ajyz
284 天前
小时候家里包括村里被打坏电视机的不要太多(我家起码打坏 2 台电视),后来防雷等做得好了几乎再没发生过。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tanronggui.xyz/t/103767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